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章 年俗 (九)(1 / 2)

传说二十九这天,阎王爷给阴间放假,地府里不收人。所以,几乎所有人家都选择这天祭祖,祈求全家平安。也许这个说道是真的,在二十九这天,确实几乎没有过世的人。所以,村里人都十分看重“二十九、蒸馒头”这件事,认为在阴间的祖先不受任何管制,除了可以回家享受祭品,还可给家里带来好运。

我早就受到了警告,在一边一句话也不敢说,唯恐不小心蹦出“瘪”、“不起”等犯忌字眼儿,换来一顿卫生球伺候。

不一会儿,锅里的水在爸爸的大火猛攻下,咕嘟嘟烧开了。我妈用玉春棒儿的叶子把屏屉铺好后,大小相近的生馒头便码放了上去,先是硬柴火大火猛烧,上圆汽儿后撤出灶坑里的柴火,开始用余火慢慢靠着。

经过一番努力,馒头终于可以揭锅了。我妈撤去围着锅盖的屉布,惴惴不安地拿起锅盖,一边“噗噗”的吹着扑面而来的蒸汽儿,一边努力睁大眼睛仔细地看,“哇。真是太好了!”

只见那些又白又大的馒头在屏屉上露出笑脸儿,我心里也暗暗松了一口气,那提(dī)喽着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我妈笑着,用洇湿了的手指,在早已备好的红纸上,蹭下一抹红来,在每个馒头顶上都摁下了三个圆圆的红点儿……

“嘿,妈,你看,那几个包子都笑了。”

“是么?我看看,还真是的。看咱家的日子好了,这包子都乐得合不拢嘴了。”我妈笑着用沾着红色的手指,在那几个裂开嘴的馒头点了红,跟着又拿过一些“二米饭”塞在裂开的口子里,“好。这就是富贵包子、金银罐儿,咱们就用这几个“开口笑”上供祭祖接财神。”

听在外地工作的三姨说,他们那边和我们这里不一样,过年时他们那边要蒸年糕。

长大后,我才知道,三姨嘴里的年糕就是混合了粳米和糯米做成的米粉糕,通常的比例是一样一半,如果粳米太多,吃起来就不够劲道,干了之后还会开裂;如果糯米多了,蒸的时候,糕会塌掉,甚至会流到蒸笼下面,变成一锅粥。

我妈说,尽管三姨在家务活上,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可是她却从来不敢自己蒸糕。令她羡慕不已的是,我妈蒸糕的本领没得说,她手艺是我姥爷教会的。

来了兴致的我妈决定今年蒸糕。蒸糕用的粉,是我妈前些天用石磨磨的。磨粉的磨与磨豆浆的磨不同,刻痕细密得多,用时候是不能性急,得一小勺、一小勺地舀着泡好的米,放进磨眼儿里,不紧不慢地转动磨盘细细儿(xir)地磨。否则,磨出的粉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