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章 年俗 (八)(1 / 2)

蒸与争、炒和吵、炸(zhá)跟炸(zhà)、烙与落(lào)谐音,人们觉得这些字的谐音听起来很不吉利,也就留下了个从初一到初五都不做蒸炒炸烙等炊事的老例儿。人们为了一年的幸福和美,就在年前把年后几天吃的食物提前准备好,到时候热热吃,这馒头就称为“隔年吃。”

运气是“蒸”出来的,家庭主妇能不能把运气“蒸”来,大家都在看着呢。如果馒头蒸得又大又白,那象征祖宗秕佑,这一年的好运气就从今天开始来了。尽管在平常日子里,馒头蒸得不好,是常有的事,但这次蒸得不好,却意味着来年会流年不利。初一拜年的时候,来的客人也会对摆在桌子上的馒头品头论足,因此,这个担子重得让蒸馒头的人喘不过气来,也让一家人跟着提心吊胆。

为了打好这次“攻坚战”,二十七晚上,我妈就翻箱倒柜地找“老面引子”(土语:从以前发酵的面上揪下来的一块儿保存起来,下次发面时再掺在面里,这样面发得又快又好。即是老面引子)准备发面用。尽管那时有了用来发酵的“泡打粉”,可是我妈觉着这玩意儿有毒,不如自家留的老面引子好使、安全。

因为冬季温度低,蒸馒头用的面,大多是在二十八那天就开始发,二十九才蒸。一看找到的老面引子不多,我妈也就顾不得“二十八,把面发”的老例儿了,二十七晚上就和好面,掀开炕席,把面盆放在烧得热乎乎的炕头上。为了让它尽快发酵,盖上盖帘蒙上塑料布后,又又加蒙了两层被窝。

“明儿个必须让面发起来,才能有“发”的好兆头,才能发财发家发福。妈,您帮着看着点儿,可千万别发过了,不然蒸出来的馒头发酸,就不好吃了。”

二十九中午,我妈忐忑不安地打开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面盆。“嘿!这面发得真好。好了,咱们家儿一年的运气就看今儿个这一‘蒸’了。看这面发得多好,今年一定可以蒸出又白又大的馒头来。”我妈高兴地说。

我凑过去一看,盆里的面跟我妈刚和出来的时候相比,明显稀了很多,她用插在面里的筷子搅了一下,面块里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洞洞儿,我妈化了一些碱面,揣进发酵好的面团儿里,面再次和好后,一股麦子特有的淡淡清香伴随着微酸味儿扑面而来。

面饧(饧xǐng面:面和好后,放一小会儿,会更劲道好使)好后,我妈还是不放心,毕竟这是关系到我家明年运势的大事。为了保险起见,她从饧好的面上揪下一小块儿,捏在火筷子头儿上,小心地靠近炉火去烤。

那小团儿面发出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