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章 年俗 (一)(1 / 2)

在我的满怀期待下,腊月二十三迈着蹒跚地脚步,还是到了。按照老例儿,这天又叫“小年儿”,是民间祭奠灶王爷的日子。

那时很多人家都在灶屋(厨房)锅台附近的墙壁上,贴着灶王爷、灶王奶奶的神像。佛龛神像的两侧贴着一副对联,上联写“上天言好事”,下联写“下界保平安”或“回宫降吉祥”,横额上贴着“一家之主。”

春节的序曲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开始的,在古代其地位仅次于中秋节。过去的时候,那些在外做官、经商或读书的人,都会在祭灶日前赶回家团圆,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祈求灶神赐福,保佑全家来年平安。

长大后,习得宋朝时的诗人范成大那首《祭灶词》,对祭灶日有详尽地描述,“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这首诗把祭灶过程,写得真实细致饶有趣味,可见古代民风对祭灶的重视。

奶奶告诉我,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得上天,告诉玉帝这家人一年来所行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之手,让他安排实施。

给灶王爷、灶王奶奶奉上的供品,不须用鸡鸭鱼肉、干鲜果品之类,更不须用牛羊三牲,只须一些“糖瓜儿”就够了。稍微讲究一点儿的人家,再供上一碗用糯米蒸熟的莲子八宝饭,这样一来,他老人家就会更加心满意足。

糖瓜儿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如同鸡蛋大小、瓜状糖块,就叫做糖瓜儿,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因为它是祭灶用的供品之一,又被人们称为“灶糖。”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不等,价格也较贵一些。

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倭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儿有一二斤重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在二十三这天或提前一两天,几乎所有人家或多或少都会买点糖瓜儿。这类食品又甜又粘,灶王爷十分爱吃。供这些东西就是想让灶君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