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八章 盐池(1 / 3)

张仲铭没回达李文才的话,先卖个关子。

在张仲铭的调教下,身边这些吏员行事都雷厉风行。

当天傍晚,千人就招满了。

很多逃难过来的流民,也不是人人都喜欢种地。

有不少是州府城市的居民,原本是做小买卖的,或是些手艺人,比如做鞋的,做帽子的,当裁缝的,或是原本是挑夫之类的散工。

他们在城市生活惯了,农活做不来,也不想做。

原本这些人都想在所城混饭吃,但千户所城就方圆不到三里,店铺十来家。

现在还真是形不成大的商业市场。

往外去也是以所城为核心,在四周形成大的集镇,逐渐形成工商业。

这是张仲铭的打算和想法。

现在就只有村落棚户,只有住宅区和宿舍区象个样子。

另外就是有一个砖窑厂,但用的多半是原本所城里的民户。

这一次招募的多半就是流民,应募的很多,不到两个时辰就招满了。

……

翌日,清晨。

张仲铭骑马到工人所在的地方时,一千余人排成了长队,正在等候着。

看到张仲铭过来时,所有人都叉手弯腰,象风吹弯了的麦杆。

这种普遍的尊敬发自内心。

可不是容易得来的。

看着他们,张仲铭也是内心很有触动。

二十象三十,三十象五十。

面黄肌瘦,困苦不堪。

不少人三十多岁就有半头白发。

都是在熬自己的身体,为了苟活下去,为了家人。

既然自己来了,有责任叫这些人过好。

虽然天明不久。

远方的地平线上,三五成群的流民还在络绎不绝的赶过来。

奇山所已经声名在外。

现在不需要有人刻意,流民也是知道往奇山所这里跑。

有地方安顿。

有地分。

有免费的吃食。

帮着安家立业。

这些事,听着寻常,其实是朝廷都做不到的事。

崇祯年间河南大灾,有一些有良知的官员上奏都哭了,请皇上赶紧赈灾。

崇祯就给了两千两白银。

还是咬牙给的。

聚敛是蚊子腿上割肉,用在百姓身上就是善财难舍。

钱都拿去养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