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467章 大明朝的城市化道路和跳脚的大臣们(3 / 3)

为什么?

因为产能和技术水平决定的呀!

产能决定了商品的数量和边际成本,技术水平决定了商品的单价成本。

举个例子,就算你最开始亏本补贴将房子卖得非常便宜,绝大多数人都买得起,但还是只有少部分人能买。

因为新建的房子数量就这么多一点点。

所以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是经济学问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当保守派们在哭天喊地、担心天崩地裂的时候,皇帝心里已经乐开了花。

新城新政算是往前踏出了稳定的一步。

这是要做城市化的一次小小尝试,这也是一种朝廷新的收入方式。

同时,这也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

这里面是多方收益的,主要还早就了许多就业岗位。

不过,这种模式要控制好,要不然会有巨大的风险,出现泡沫。

好在张凡现在面临的局面相当于零基础,零基础就可以控制好节奏。

不急,新城新政的建设不能急,一急就容易出现疯狂建楼,却没人买得起的现象。

二月初二的一大早,内阁就召开了廷议,所有部院大臣全部参加了。

廷议的主题就是新城新政。

前段时间大家都不提出反对意见,是因为丫的根本不知道这个新城新政是这么玩的。

最主要的是,不知道银行会介入进来。

许多人都认为那些地是卖不出去的,因为太贵了,民间没有那个商人会那么蠢。

保守派们都做好了这一条新政被泼冷水的准备,也做好了好几套温和的方案来做局面的救火员,以此获得政治声望。

结果二月初一这一天,银行的突然出现,真是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偏偏银行体系是独立于行政体系之外的,是内阁无法干涉的。

廷议开始了,口水仗也就开始了,大臣们一个个握着小拳头,朝李长庚和陈子龙喷口水,大有一副要上前干架的架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