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四章 舆论的口诛笔伐(1 / 4)

“什么时候就连违法犯罪都受到人们的竞相追逐?”

“……最近一个月,在网络上有一篇小说大火,叫做《摸金笔记》。”

“我要承认的是,这位作者的文笔细腻,确实是个很厉害的作家。”

“……但是小说中的内容却让人不敢恭维,摸金的意思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就是盗墓,这一点还要谢谢这位作者,否则我也不知道盗墓也有这么多讲究。”

“这样的一篇涉嫌违法的小说,竟然受到人们大力追捧,让人感到莫名痛心,它短短时间内竟然销售上百万,更是有多达四十万的打赏。”

“……谁又知道看这部小说的人有多少未成年人?打赏的人又有多少未成年人?”

“这样的宣扬盗墓的小说堂而皇之的出现在网络上收费,这简直就是对下一代青少年的荼毒。”

“……以这位作者的文笔写点什么不好,却偏偏写这些害人害己的东西。”

魏子期看着这条发在微博上的文章就是皱了皱眉。

发这个文章的是一个公众号,在微博有大概数十万的粉丝。

不要看这粉丝量好像不多,和那些动辄几百万的大V不能比。

但从其发的一些内容转发量看,这个公众号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最起码粉丝的活人很多。

整篇文章充斥着对青少年的担忧,让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

而且写这篇软文的作者很聪明,其有意无意的还在文章中提起了魏子期这本《摸金笔记》在这短短一个月赚的钱。

而这样的收入可能是一般工薪阶层十年都赚不到的。

但你却偏偏一个月就赚到了,这自然会引起人们的仇富心理,不自觉的就让你和大家站在了对立面。

“怪不得活粉这么多,这公众号也不知道是谁运营的,还真是厉害。”

魏子期也学过营销学,虽然学的挺一般。

但以营销学的内容来看,他能从这一篇文章中,找到许多紧抓人们内心的内容。

比如制造矛盾,比如调动情绪,比如创造对立,这些都是营销学的手法。

尤其是网络上从众心理严重,许多人根本就不会独立思考,哪怕是硕士研究生都能被人带着节奏跑,更不要提一般学历不够的人了。

这就是情绪调动的可怕之处。

如果这篇文章和自己无关,魏子期还可能以专业知识点评一下,佩服一下这篇文章作者。

但当这篇文章和自己有关时,魏子期就显得有些不痛快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