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344 朱媺娖的傻想(2 / 4)

地回答道。

说完之后,他和张明伟便不由得相视而笑。

就这么的,他们一行人便说笑着回到了大营。

回到中军帐,张明伟才知道,黄宗羲和方以智这两个学生,都已经有回信了。

见此,张明伟不由得也很是高兴,便立刻要过了回信,让朱媺娖读给他听。

在信中,黄宗羲和方以智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没主动给兴国公写信的原因。不是说他们没有疑惑,而是因为他们觉得兴国公领兵为国征战,当以国事为重,因此不敢写信打扰,免得让兴国公分心,耽搁了国事。

听到这个时,张明伟不由得摇头叹道:“看看这两个学生,真是小瞧他们老师我了。竟然还怕我分心,难道他们的疑惑,还需要我绞尽脑汁,费去好多天的时间来给他们解惑?”

朱媺娖听了,当即抿嘴一笑道:“先生当然没问题了,可对我们来说,扇子为何往地上掉而不是往天上掉?估计能想一辈子,都未必能知道原因所在。”

张明伟听了也是笑笑,刚才也就只是这么一说而已,便让朱媺娖继续念下去。

接下去,黄宗羲和方以智便详细禀告了他们在研究蒸汽机的过程以及遇到的种种问题。

张明伟能听出来,他们对于真空、压强、摩擦力、力臂、力矩等等,很多都是似懂非懂阶段。还有对动力的转换,齿轮的利用,也是有不少的困难。一直到宋应星和涂绍煃到达京师,也参与进去之后才算是顺利了很多。

听到这里,张明伟便不由得一笑。

相对来说,黄宗羲和方以智是属于那种理论派,他们的格物所学,多是理论研究为多。但涂绍煃这个人,张明伟不了解,宋应星却是了解的。

宋应星几次去京师赶考,虽然一直没考上进士,但是却行了万里路,一路上所见所闻,记录成册,最终才有了《天工开物》,这让他的见识,可以说在明末完全是第一人。

黄宗羲和方以智遇到的很多难题,虽然宋应星可能无法完全解释,但是往往却可以给出怎么做的建议。

他们几个人凑在一起,算是互补的那种,合作之下进度更为顺利,也就不难理解了。

“那个涂绍煃,你可知道是什么人?”张明伟想着,便问朱媺娖道。

摇了摇头,朱媺娖回答道:“就只知道他和宋应星是好友,是资助宋应星出书的。”

这一点,当然也是在书信中有说的。

张明伟听了,感觉物以类聚,应该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