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25章 退一步(3 / 6)

大秦帝国风云录 猛子 5061 字 2021-06-07

军队,制约他的权力,还在他今日陷入危机之刻,落井下石,背后下刀子。这就是忘恩负义,这就是背叛,这就是对他的**,他岂能忍耐?岂能退让?如果退让了,他这个大王的权威何在?他这个大王还能控制军队吗?

关于立储,他可以接受,但关于国策变革,尤其是宝鼎拿出来的中央领导下的封国和郡县并行制,他认为这就是宝鼎设下的陷阱,一个为大肆分封诸侯而设下的陷阱,假如自己上当了,接下来面临的必将是功臣们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的胁迫。

分封王子,不分封功臣,这可能吗?想想当年的武安君,以邯郸战败胁迫昭襄王。武安君一死,老秦人更是兵败如山倒,丢失大片大片的疆域,试图以此来继续胁迫昭襄王。昭襄王决不屈服,虽然最后被迫罢黜了范睢,但前期战果却因此付诸东流,统一大业更是就此中止。

这就是血淋淋的例子。秦王政不敢想像,假如自己屈服了,结果是什么?可以肯定要大量分封功臣,否则根本无法满足这些人的贪婪。

秦王政不假思索地否决了国策变革中最核心的部分,事实上也就否决了宝鼎全部的变革思路。

秦王政不相信自己的臣僚,老秦人和楚系同样不相信自己的大王。

秦王政亲政以来,风暴不断,各方势力都在不同的风暴中遭受到了不同的打击,所以君臣之间,各势力之间,几乎没有信任可言。

在老秦人和楚系看来,即使秦王政同意为武安君正名,确立公子扶苏的储君地位,但在国策的变革上,秦王政不会采纳宝鼎的建议,相反,他会最大程度地掠夺豪门贵族的权力和财富,只有这样,秦王政才能迅速集权于一身,才能把财富置于国库之中,才能实现他的“法治”之下的“大一统”理想。

如果按照宝鼎的国策变革来实施,豪门贵族在中土统一之后,肯定会被大量地赶出朝堂,代替他们的正是寒门军功贵族,这些关东人矢志追随秦王政,忠实执行着中央集权之策,他们将举起屠刀,在秦王政的默许下,肆意杀戮豪门贵族,把这些阻碍中央集权,阻碍帝国“强大”的势力统统赶尽杀绝。

所以,在他们的心目中,国策变革的核心不是封国郡县并行制,而是在权力和财富的分配中彻底取消寒门贵族的分享资格,废除二十等军功爵,彻底断绝寒门军功贵族崛起之路,从而砍断秦王政的左膀右臂,改变他的治国思路,让他幡然醒悟,让他认识到谁才是王国真正的敌人。

秦王政等人纷纷回信,从各自的立场就宝鼎的斡旋方案逐一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