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05章 抛出去的诱饵(2 / 6)

大秦帝国风云录 猛子 5216 字 2021-06-07

的粮食产区之一,而巴蜀的粮食又经东南转运京畿,假如东南出事,大秦国力必遭重挫。在今日咸阳政局动荡的背景下,让熊氏控制东南,等于让熊氏卡住了咸阳的咽喉,这当然令咸阳宫寝食不安,无法容忍。

好在宝鼎知道历史,有先见之明,把自己的势力部署于东南的南北两端,看上去是对熊氏形成了包围,但实际上是对熊氏形成了保护。

这时候合作当然是双赢的局面,然而,中原和河北局势与东南局势紧密相连,一旦河北战败,中原大乱,武烈侯遭受重创,则东南熊氏必定独木难支,倾覆在即。

“河北大战是一场消耗战,打得时间越长,对我们越有利。”宝鼎说道,“我担心的不是河北战局,而是正在大河南北爆发和蔓延的大饥荒。这场大饥荒让数百万人面临死亡的威胁,假如我们不能拯救这些灾民,不能以最快速度扭转因大饥荒而造成的危局,那么我们虽然在名义上消灭了赵国,但实际上却背上了一个可怕的大包袱。这个大包袱将严重损耗大秦国力,给齐楚燕三国赢得喘息的时间,未来中土极有可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局,继而导致我们的统一大业就此止步。”

历史上,这场大饥荒让赵国失去国祚,让齐魏两国失去了救援赵国的机会,最终导致中土就此走向统一。

秦国攻克邯郸,占据河北之后,随即停下了攻伐脚步,既没有去打中原的魏国,也没有去打山东的齐国,而是陈兵中山,以重兵威胁燕国,这是为什么?其后燕太子丹以荆轲刺秦,直接引发了秦燕大战,导致燕国灭亡。

从战略上来说,秦国在灭赵之后,当然是两路夹击中原,攻灭魏国,然后再打齐国,彻底占据大河流域。至于位于中土南北两端的燕国和楚国,当然是最后攻击的对象,这是毋庸置疑的事。

那么,秦王政为什么放着中原的魏国和山东的齐国不打,反而劳师远征,冒着被对手攻击后方的危险,北上讨伐燕国?这是出于何种战略考虑?

把这种不正常的战略放到大饥荒的背景下去考虑,则秦王政的目的呼之而出。

秦国拿下邯郸的时候,大饥荒正在河北、中原和山东蔓延。赵国亡国,贵族们和灾民们必定大量逃亡,逃亡的路线只有两条,一是北上入燕,二是南下进入中原的魏国和山东的齐国。赵国的公子嘉就是北上入代,占据代地,把赵国的国祚继续维持了数年。当然,从路程远近考虑,南下是首选。

既然南下逃亡是首选,那么很显然,齐国和魏国在自身受灾的基础上,不得不接收大量的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