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七十六章 经济起飞(3 / 4)

尼茨基大将愚蠢的政治高于军事的错误倾向,认为在远东无法向蒙古调集兵力的情况下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绥远方面的八路军部队,甚至于不需要苏军的地面和空中配合独自就能重创或全歼突入蒙古的法西斯军队,他建议再次邀请陈海松赴蒙磋商、促其参战。

斯大林对此也很纠结,赫梅利尼茨基同志也发回了电报,描述了陈海松在蒙古地位上的民族主义立场,断言中**队进入蒙古完成对日本军队的歼灭后肯定不会主动离开,那么势必取代苏军在蒙古的统治地位,损害苏联的国家利益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顺畅发展。

他强烈要求联布共中央支持他的反击措施,不被陈海松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所动摇,禁止中**队入蒙参战,同时派回在莫斯科工作学习的蒙古同志回到乌兰巴托,由共产国际中央执委会下令改组蒙古人民党中央委员会,清除亲中国的总书记鲁布桑沙拉布、部长会议主席丹巴、人民军总司令巴特尔等人,从组织上牢牢控制蒙古政权沿着苏联道路前进。

考虑到蒙古的确在战争中遭受了很大损失,建议苏联政府向蒙古紧急调拨帐篷、粮食、肉食、医药物资,派出医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社会管理干部接替中国人离开后数万空缺,从经济上、生活上加深苏联在蒙古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和影响力,培养亲苏感情。

斯大林不是不知道这是控制蒙古所必要的,赫梅利尼茨基也是奉他的旨意去做的,可人算不如天算,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他当初的预想,日本人并不满足于组织一场边境试探进攻,而是借助胜势转变成大规模的武装入侵,甚至于大规模使用细菌武器,他在远东有限的机动兵力被朱可夫大方地葬送,立足于防守的远东兵力开始捉襟见肘,这是战前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所以出现了兵力装备物资的紧张,他急需强有力的部队去消灭骄横的日本攻击集团。

如今看来唯一可以使用的就是对**立不甘心不死心的中国人,他虽然痛恨陈海松的借机要挟,可是作为一个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资深政治家一贯奉行的是利益至上、能屈能伸、该退就退的机会主义策略,为了维护更大的利益可以暂时性地放弃一些局部利益。

经过与莫洛托夫、加里宁、伏罗希洛夫、卡冈诺维奇、李维斯基等人的反复探讨,决定加紧与德国的双边谈判,尽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避免两面作战的危险。同时邀请绥远八路军部队参加蒙古作战,作战区域为图勒河、克鲁伦河以南,双方组成苏蒙中三方联军指挥部,铁木辛哥、陈海松与巴特尔共同指挥部队作战,苏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