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六章 议北伐(3 / 4)

的?只不过陛下当皇子的时间不够长,经历的皇储教育可能会被人看轻,在先帝骤然崩逝时仓促继位或有不稳,但是这十多年过来,你还看不出陛下英睿不下于先帝吗?”

“兄长教训的是!”

“而且和先帝还有些不同……先帝更多的是依靠天生英睿,常常事无巨细都要过问,骤然遇敌也能随机应变迎难而上。陛下却更能任用贤能,特别是运筹司与侦谍司的设置,集群英之力研判军国大事,因而当国以来时时处处都能够料敌机先,虽然此后征战再无高平之战那样的峰回路转荡气回肠,却也再没有了高平之战的仓促应战和惊险万分!就像当年唐国主趁我军陷于征蜀之际悍然出兵图谋吴越,陛下还不是用运筹司之谋于反掌之间将唐军灭杀?”

看到弟弟欣然受教,赵匡胤深感欣慰,更是毫不吝啬地长篇大论分析起郭炜登基以来的种种施政征战,几乎每说到一个重要案例就会特别提点赵匡义一番,似乎是在告诫他不要再胡思乱想,又似乎是在指导他将来经略凉州的思路,不过更多的话仍然只是点到即止,也不知道是因为赵匡胤了解弟弟的聪明,还是因为他身处亲信之中依然万分小心。

一大段话说完,赵匡胤觉得有些口干舌燥,就随手把酒盏斟满了小饮一口,最后又总结了一句:“以陛下的英睿,一向谋定而后动的作风,又岂能因为一时的激怒就贸然兴师,而且要打的还是大周最强的敌手?赵阔之事纯然就是一个由头罢了,征伐辽国的方略恐怕是陛下筹谋已久的,大周经过六七年的休养生息,无论国力军力都是空前强大,军资粮草估计足以支撑数年征战,所以陛下才会被辽主的挑衅‘激怒’啊……”

“兄长高见!”赵匡义这时候才算是心服口服了,不光是对赵匡胤的分析,也是对分析当中的那个皇帝,“这么说来,就算没有了赵阔这桩事,辽国在最近一两年之内也必然会有事触怒陛下了。不过……现在连阿兄都知道陛下预备伐辽,辽国岂能无备?陛下这般大张旗鼓地酝酿出兵气氛,以小弟看来却是利弊难料啊~”

赵匡胤又将酒盏往案几上重重地一顿,叹了口气说道:“二弟你还是疏于行伍之事啊……真正的举国之战,哪里做得到不走漏一点风声?军队的调动和操练就不去说他了,或许还可以瞒骗外人吧,但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即将出征的大军筹备粮草,必然会引起当地粮价走高,让当地粮源紧张,漕船车马向那些方向运粮也必然会被细作侦知,这类准备怎么瞒得了人?而且以往的备战,像先帝征伐淮南与北伐幽蓟那时候,因为周边敌对势力尚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