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与辽国交涉的结果(3 / 4)

器、烧酒、茶叶和香料等物,那些东西在辽国同样有巨大的需求。

所以周国提供的这个补偿几乎等于是白说,问题并不在于周国的控制,而是在于辽国拿不出那么多可供交换的货品,要不然耶律贤等人怎么会把心思动到了高丽那边去呢?

当然,周国提出的这个补偿建议还是很全面的,显示出周国的君臣对于两国互市进行了充分的调查了解。周国增加对辽国输出粮食布帛,有偿的,为了弥补辽国方面交换物资不足的缺憾,周国同时建议辽国开放马匹买卖,增加银锭和珍稀药材、皮货的输出。

这又是一个令耶律贤咬牙切齿的提议。

辽国之所以严控马匹向周国输出,不就是怕对方能够用中原汉人生产出来的多得让人眼花的货品大量套购马匹,从而迅速增强周军的马军战斗力么?这怎么能够放开的,为了多买一些粮食布帛就放开马匹买卖,那可真是饮鸩止渴了。

至于珍稀药材和皮货,辽国也需要从渤海人、女真人那里换来,且不说货源难以增加,即便能够大量增加,那么作为中间商的辽国也会亏死的。

唯一可行的就是向周国增加银锭的输出了。银子在周国和辽国都是作为宝货的,储存保值、高额贸易计价和贵重首饰、装饰品都需要用到,而就在南京道的泽州(今河北省平泉*县)一带就有大片的银坑,倒是可以加大力度开采——可惜矿奴又不够了。

矿奴或者牧奴不够,在以往的辽国来说是很好办的,只要把契丹军甚至一般的部族军家丁队拉出去转一圈,奴隶人口就源源不断了,然而现在却不可能去周国境内打草谷掳掠人口为奴,高丽的主意同样打不得,那就只好另外再想办法了。

不管辽国的君臣有多纠结吧,不管耶律贤心中有多么愤懑吧,他们在和周国使团的交往中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和克制,并且一直坚持到最终协议的达成。等到郝崇信、刘崇谅二人面辞之后,耶律贤才收起了那张绷得肉疼的笑脸,各路大臣也皱起眉头投入到增收揽财和苦练军队积蓄力量的常务当中去了。

对于辽国君臣心里面是怎么想的,郝崇信和刘崇谅心知肚明,却也毫不在意了那么一场大战,心中愤恨想要报复回来是很正常的,大周不也是对石敬瑭割让出去的地方念念在兹吗?幽云十六州已经收回来多少,还剩下多少依然在契丹人掌控下,在大周的朝臣当中恐怕都记得很牢。

记着双方的仇恨,始终憋着劲想要报复回来,这种情绪小到两家矛盾,大到国家之间,都是无法单方面消除的现象,除非一方能够将另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