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章 秋后(3 / 4)

口来填充忻州,而两州百姓的基本口粮和种子也需要周人来供应。

经过了春季的抢播,早粟和高粱在夏秋的时候获得了正常的收成,八月里的冬小麦也已经播种下去,不过这一年的收获也就仅够当地百姓的口粮和偿还官贷了,来年的冬小麦能不能让当地百姓有所节余,一切还得看天气的。这还要感谢周国朝廷蠲免了当地三年的钱粮,否则的话两州百姓恐怕没有十年时间就别想翻身。

不过既然蠲免了三年的钱粮,忻、代两州的官仓就不大可能供应得出朔州需要的粮食了,当地百姓在秋天用早粟和高粱的收获偿还的部分官贷,也就仅够驻军和官吏维持而已。

官仓供应不了,没有余粮的百姓就更加不成,所以萧斡里他们的计划是算计得不错的,最终却因为难以抗拒的自然伟力而宣告失败了。

实在是无可奈何的萧斡里,最终也只得被迫着组织商队去灵丘高价换回来一些粮食茶药,尽管交换价格非常的不划算,而且换取的数量严重不足,那也只能以聊胜于无来自我安慰了。

顺义军的儿郎们在保宁二年还得吃一年的苦,保宁三年情况能否有所缓解,都还做不得准,这就是契丹朔州顺义军节度使萧斡里在契丹保宁元年年末的烦恼。值得他欣慰的就是,因为冬天里去河西掳掠人口的行动大获成功,至少到了来年的时候,儿郎们已经不再需要去干牧奴的活计了。

…………

本该是升官得意马蹄疾的萧斡里有他的烦恼,在他南面的周国官员也有他们各自的烦恼。

对于忻、代两州的官吏们来说,怎么迅速恢复民生收回官贷,最终让官仓再一次装满,这显然是他们治理地方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来自山北的威胁已经转淡的背景下,就连单纯负责边境军事的代州与三交口缘边巡检崔承孝都关心起当地的水利和耕作了,更何况是那些个知州、通判们呢?

的确,朝廷为了河东北境的安定,会努力地从其他地方调运粮草来支持忻、代两地,不过这样的转运毕竟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在战争期间短时间应急是可以的,但是在和平时期长年累月地这么耗费巨大地支撑着,显然不是什么良策。

滹沱河谷又不是什么蛮荒之地,当地的农业开发不说有几千年,那至少也有上千年了,支持这里的边防,最终还是得依靠当地。

好在晋阳周边汾水河谷已经迅速地恢复了生机。当初围城的周军可不像北面的契丹军那样胡来,遵循着周军这些年的正常军纪和郭炜的特别叮嘱,除非是有作战的必须,他们都尽量避免伤害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