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618 三宣六慰(2 / 4)

皇帝心中更清楚其中的原因。

不止是因为朝堂上没有了党争,变成了他的一言堂。更因为在刘伟超的帮助下,科技进步的原因。

比如钢铁冶炼、军工方面的进步,让崇祯皇帝掌握了军权,整编出效忠于皇权军队。

又有铁路、水泥路等等的修建,使得大明全国的物资以及军队调度都比以前更方便。

在保证军权的情况下,不管是把目标对准流贼还是建虏,又或者是地方官绅,崇祯皇帝的腰杆子都非常硬,能保证做事的效果。

不说别的,只是整顿地方一项,如果不是有强有力的军队来保证,只是靠地方官府的话,不要说五年了,就是十年,十五年都未必能整顿完成,效果更不可能会有这么好。

当然,这个五年计划之所以能实施地这么理想,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能根据刘伟超的推荐,不拘一格提拔人才。在崇祯皇帝识人之明方面,有了开挂一样的加成。

这两个重要的原因,缺一个都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效果。

此时,听贺逢圣汇报完了目前的进度之后,崇祯皇帝便对他们强调道:“宜将剩勇追穷寇,剩下两年的目标,一定要各方面配合,把西南流贼和土司消灭掉。各衙门以此为目标,不得有任何怠慢。特别是官吏委派方面,更要加强。”

这个事情,他也不得不强调。

总有人认为,流贼已经被朝廷大军压迫在大明西南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对于大明整体局势来说,已经无关轻重,因此在重视程度上,明显就没有以前看重了。其中体现出来的一点,就是西南官员的选派方面,就有放松了。

之前的时候,崇祯皇帝亲自监督,各项政策,都是强制官员要去西南任职的。

然而,西南任职毕竟是个苦差事,要是有可能的话,哪怕是有补贴,大部分官员也未必想去。只要朝廷上一松懈,那去西南的官员就能立竿见影般地减少。

听到崇祯皇帝这话,吏部尚书左懋第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咳嗽一声,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西南战事方面,微臣已经做过核算,就剩云南一地尚未完成改土归流。如今选拔受训的官员,该是已经够云南一地所用了!”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看向左懋第问道:“那三宣六慰呢?三宣六慰的官员可准备了?”

“……”一听这话,左懋第顿时就愣住了。

亏他学识渊博,崇祯皇帝说出的这个三宣六慰,他是知道的。

所谓三宣六慰,是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