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三十六章 凶残的溃兵(1 / 6)

清末少帅 八骏竞技 5265 字 2021-08-03

?

欺软怕硬是人的本性,趋吉避凶也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个软柿子突然硬了,那么八成的人就肯定会把扔掉或者摆脱它,就算偶有几个不信邪的愣头青,也会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不太廉价的代价。

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革命军在许多人眼里都是软柿子,而且是很好捏的那种。如果不是这些软柿子太多了,吓着了不少人,加上大清朝连个捏柿子的人都找不到了,袁世凯也不会重新出山。要知道当朝皇帝的生父,摄政王载沣可是因为光绪帝之死,恨不得把老袁生吃活剥了。

身为革命军的组成部分,淮上军上下足有十八个步营,两个炮营和一个骑兵营,这个规模的军队,如果是湘军、淮军、北洋军,甚至是巡防营,都是一股颇为强大的势力,任何人对阵他们时都要考虑一下后果。可惜,他们是淮上军,那支在历史上默默无名的淮上军,高达两万的人众,都没能让它在清末这个军队数量极少的时代扬名,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他们的战斗力了。

安徽咨议局成立的时候,王庆云因为在乡间有些名望被选举咨议局议员,外表老实忠厚的王庆云很容易的得到了当时的安徽巡抚朱家宝的信任,王庆云提出组建团防局的想法,极力想要掌控一支自己的军队的朱家宝没怎么犹豫,就拨付了王庆云库存的老旧毛瑟步枪七百支。

打着团防局的名头,王庆云和同盟会的势力开始扩散,等到武昌起义成功时。兴奋不已的王庆云、袁家声、张汇滔等人迅速组织起义。旬月之间。淮上军在清廷势力真空的安徽大肆扩张,很快就达到了两万人,就连不知内情的张勋也在从南京撤退时被淮上军阴了一次,损失了不少人。

在徐州,张勋得到了袁世凯送来的枪弹军饷,军心大镇。在老袁明里暗里的煽动下,对大清誓死效忠的张勋当即发誓,要攻破南京。为自己报仇雪耻,为朝廷平灭乱党,做一个当世“文正公”。

老实说,张勋虽然残暴,但是也不失为一个率直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再民国建立数年后,还犯二的入京复辟。傻子都知道五千人在革命大潮中,连个渣都剩不下,而且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已经证实了这件事,只有性情“耿直率真”的张勋敢这么犯二。

软柿子眼里。同为革命军的援军自然也是软柿子,于是他们毫不犹豫的往前冲。希冀自己一方能够仗着人多势众,把这些刚来的“雏鸟”冲蒙,然后留下他们当替死鬼。猛冲狂奔这种事情,淮上军已经干过许多次了,他们就是这样仗着人多势众,把那些数量稀少的清军给打蒙的,然后……然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