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统一之卷 第四十三章(3 / 6)

报备的,也算是属于官学,曹操更是接受了邀请,亲自去参加了建学仪式,并且大大夸赞了鲁肃。 于是一时间,天下各大州兴起了修建太学之风,尤其是北方各州,文化普及程度高。 兴建的太学更是在普通水准之上,而且大秦根本没有固定地去采用任何一种学说作为所谓国策,经过这么多年的执政,帝国的文官团们清除地认识到大秦的稳定,绝不是某一家学说就能办到的,就像皇帝说的,儒家也好。 墨家也好,道家也好。 法家也好,帝国只需要有用的,大秦是包容万物地,所以帝国的官员可以以某种学说作为自己地准则,但那是私人,绝不准带入公事上去,所以各地的太学全部按照帝国太学府的标准进行。 百家学说都有教授,至于主流的墨道兵法儒更是必修课程,必须有充分的理解才可以合格,由于这条法令的贯彻,尽管官员中有人信奉儒家,有人信奉法家,但那全是他们私人的哲学准则,一家独大地事情不适用于大秦。 他们中谁要是敢混淆的话,帝国的铁律可是等着他们,在加上帝国兴办官学,你不做,有的是人想凭本事来做官。

在这一年里,大秦在改变着。 向着无法预估的方向改变着,没人知道他最终将变成什么样子,包括促成这一切的曹操在内,现在的天下走势已不是他所能控制的,而这一年里,曹操在荆州和孙坚成为了好朋友,孙策和曹昂亦然,皇帝和太子不呆在帝都,虽然曾被文官们所非议,但是强势地皇帝铁了心的呆在荆州。 他们最后也只有不了了之。 其实曹操这样做也是有他的深意。 如果一个国家必须依靠个人的力量才能做到国泰民安,那未免太悲哀了。 中国封建王朝的繁荣需要很长时间来堆积,但是只要很短时间就能被破坏掉,原因便是将行政权力全部教与皇帝手中,皇帝一犯错,整个国家跟着一起倒霉,到最后,吃苦的只是可怜地百姓,曹操不想陷入这个怪圈,所以他几乎将行政权力全部下放给文官,而现在他远离帝都,便是为了看看他制定的制度到底能否做到他想要的一切,现在看来,荀彧他们做的很好,皇帝应该是帝国的象征和军队的首领,而不是行政的决策人,曹操一直都这样想,至于民主,那就交由后代去发展好了,至少在他定下的规矩里,曹家可以放弃行政权,但是军队必须掌握在皇帝以及依附皇帝独立于文官集团外的军堂手里,文官不可干预军事,同样军人不可以干政,这就是他真实的想法,中国需要强大地领袖,需要传统来维系,那么皇帝就必须存在。

“陛下,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