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五章 承明殿议政(2 / 3)

,也没法抵挡两大集团的集体上书。

治水已然变成了刻不容缓的大事。

于是便有了今天的承明殿听政。

李杰能参加今天的治水廷议,也是因为晏殊,在他的上书中,开篇之初便提到了李杰。

并且还将李杰的言论附在上书的札子中。

对于这封上书,刘娥是有点不高兴的,救灾,救便是,可她不想看到李杰过多的参与国事。

李杰参与的越多,成长的就越快,到时候她还政的日子就越快。

然而,这一次刘娥也没有正当的理由去拒绝。

早在先帝病危之际,‘原身’就参与过类似的听政环节,虽然那时的听政更多是学习。

可不论是学习,还是决断,听政本就是天子的权利。

未时三刻。

承明殿。

此时,两府大臣们皆已到场,除了两府大臣之外,今天到场议政的还有学士院的翰林官们。

刘娥坐在李杰的右侧,眼看人都到齐了便轻启朱唇。

“今天召集诸卿到此,是为苏、湖、秀三州的水灾,前天,晏学士上书中提到。

苏州湖秀,膏腴千里,乃是国之仓庾,如任其长期受灾,恐误东南之地。”

“晏学士,卿是此次廷议的首倡者,对于此次灾情,卿有何高见?”

廷议一开始,刘娥就牢牢地把握住了主动权,她先声夺人的意思,不言而喻。

她才是现在的主政者。

坐在她身旁的官家,只要听政即可。

晏殊微微一礼:“水之为物,蓄而停之,决而流之,各有利害,今苏湖秀三州,水利不兴,所以为害。

官家曾言,治水有三策。

一曰引,二曰疏,三曰兴,此三策皆言水利之事。”

“然,水利之事,牵连甚广,耗费颇多,当由朝廷主之,地方辅之,

同时,宜择精干之吏,选能任之官,并派遣往。”

听完晏殊的发言,刘娥点头道。

“卿可有人选?”

晏殊起身道:“臣推荐江淮发运使赵贺主持此事。”

赵贺?

刘娥心里默念了一遍这个名字,全国大大小小三百多个州府,她自然不可能记住所有官员的名字。

但像江淮发运使这样的地方大员,她当然会铭记于心。

不过,对于此人,刘娥不是很满意。

不为别的,只是单纯因为,赵贺是寇准的人。

“晏学士提议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