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五章 邻村的羡慕(2 / 3)

自己的本事了,他只会提供初始的帮助。

按照最初的计划,再过上个三五年,他就会放手不管了。

马得福是他的儿子,马得宝也是他的儿子,李杰当然不会厚此薄彼了。

既然给大儿子规划好了路线,二儿子的事也该提上日程了,之前李杰一直不付诸行动,那是因为那时候马得宝年纪还很小。

然而,现在马得宝已经成年了,按照当地的习俗,成年的孩子是可以独当一面的。

因此,李杰便提议让马得宝出去做点事情,正好当时村里的砖厂投入生产了,而用砖量最大的是什么地方?

自然是各类的工地了。

成立一个工程队,既可以承揽各种活计,又能为自家村里的砖厂打开销路。

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马得宝的表现也没让李杰失望,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把工程队干的有声有色,不仅承揽了好几个工程,解决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还从周边几个村子招了不少工人。

为玉泉营地区脱贫做出了一丢丢贡献。

作为最早响应马得宝的几个人之一,水旺也趁着热度干起了小包的活。

一般而言,马得宝在接到一个或者数个工程后,会根据施工难度以及周期长短,将其中一个工程或者一个工程中的某些项目分派给水旺、尕娃、虎娃等分包商。

比如,如果是简单的盖个民房,像这类的活计,通常一个分包商就能干,如果说是盖一座学校,或者单位宿舍楼,类似这样的工程,一个分包商就没法吃得下,通常都是几个人合伙一起干。

九十年代初,国内建筑行业方兴未艾,即便是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沿海地区,类似的工程队仍旧没有专业化、规模化,更别说地处大西北的宁省了。

因此,在李杰的调教下,马得宝率领的工程队一进入市场,便和其他小包拉开了差距。

毫不客气地说,金滩村的施工队,在当地市场根本就没有一合之敌。

不说别的,单说铲车、挖掘机这类工程器械,其他小包就买不起,而买得起基本都是国营建筑公司。

然而,国营经济发展了几十年,其中的弊端已然露出端倪,在小型建筑工程领域,不论是在员工的积极性上,还是成本上,马得宝率领的工程队都要胜过当地的建筑企业。

(当然了,比如桥梁、港口等等的大型工程,还得看国企)

所以,除了那些大型的市政工程,其他小型工程只要马得宝想做,基本上就没有拿不下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