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一章 消息(2 / 3)

、串联、上访、罢工、卧轨、绝食等方式争取个人权益。

最终,他们成功了,争取到了回城的权利。

当时这件事闹得轰轰烈烈,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议论,就连国外不少媒体也参与报道。

随着消息一经传出,各地知青闻风而动,知青返城大潮也拉开帷幕。

近千万知青的大规模返城,城市就业压力激增,一时间根本无法提供这么多的就业岗位。

因此,个体户也应运而生,很多待业知青纷纷加入个体户大潮。(知青只是个体户诞生的诱因之一,并不是全部)

月明星稀,七十年代末的京城没什么夜生活,路上除了巡逻的工纠队,基本上没有什么行人,餐厅八九点钟关门是常态,后世的酒吧、舞厅、KTV更是一概没有。

长街上,杨建华和李杰各自推着自行车缓缓地走着。

“春明,你之前准备说的是什么事?”

李杰脚步微顿,将‘大碗茶’的计划娓娓道来。

“是这样的,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杨建华眉头微蹙,下意识地否定了这个计划,这不就是投机倒把嘛,而且谁会去花这个钱去买茶水喝,二分钱的定价,茶叶品质肯定不怎么样,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又不会去花这个冤枉钱。

然而,当两人目光交汇时,杨建华看到了李杰眼神中的自信,随即将口中的肯定句变成了疑问句。

“你确定这东西能卖钱?”

李杰神秘一笑,没有直接回答他的疑问。

“我觉得可以一试,反正这东西也花不了什么成本,万一成功了呢?退一步来说,你之前不是和我说高考就要恢复了嘛,到时候不行还可以考学嘛。”

两分钱一碗茶,夏天要解暑的话,不如花三分钱买一个冰棍,对于收入拮据的人来说,这个定价确实不够便宜。

如果李杰现在告诉杨建华,大碗茶必定成功,必定赚钱,对方反而不会信。

没有人猜得到,当年尹盛喜第一天摆摊的营业额能有六十块八分,生意远比想象中的红火,利润远比想象中的高。

杨建华沉吟片刻道:“行,回头我和我家老头子商量一下,你等我消息吧,快则两三天,慢则一个礼拜。”

转眼间,一周过去了,李杰接到杨建华的传信,约他见一面,说是有消息了,李杰接到信立马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匆匆赶去西单。

外面的天色正热,两人将碰头地点定在了西单食品商城二楼,四九城最好的冷饮店就在这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