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五十六章 五年之约(2 / 3)

个月后,倭国派遣使臣向大明称臣,自愿称为大明的藩属国,并承诺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劫掠大明沿海,自此沿海再无倭患,倭国船只见到悬挂大明水师旗的舰队纷纷避退,生怕被误伤,不仅仅大明打击倭寇,倭国官方也严厉打击祸乱大明的海寇。

当时朱厚照得知此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诏李杰入宫咨询他的意见,问道倭国人像来反复,是否可信?李杰直言只消大明一直领先于倭国,对方绝对不敢违约。

除了近海地区,大明也曾多次组织远洋舰队,最远处抵达了欧罗巴,当时欧洲人见到如此巨大规模的舰队无不惊叹,随船而来的瓷器、茶、丝绸受到了上层贵族阶级的追捧。

舰队携带的那些货物对于整个欧陆市场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凡大明之物在市场上堪称有价无市,同时舰队也将大明的外交政策宣传到了欧陆,无数人神往大明。

在欧陆掀起了一股前往大明的淘金热,对于那些商人来说,大明简直就是天堂,随船的物品在他们眼中珍贵异常,但是在大明却是俯拾皆是,这不是天堂是什么,无数冒险家成群结队的远帆至大明。

碍于航海条件葬身大海的不在少数,但是每当有一艘满载大明商品的船只返港时,又会再度掀起一波前往大明的热潮。

随着海外贸易的盛行,对外开放的港口激增,几乎每一处沿海的州府都开设了口岸,这几年福州府也能明显看到不同人种的外国人。

这些人操着半生不熟的官话同大明商人讨价还价的场景层出不穷,不少番商高价聘请懂得本国语言的大明士子做翻译,这又催生了一批专门学外语的士子,这些士子大多经济拮据,做翻译时都是偷偷摸摸的,因为在传统士子眼中给番人服务算不上什么光彩的事情。

大明威名响彻四方,朝贡国从最初的数十个激增至上百,每年来到大明的外国人数以万计,古来未有,无数人歌功颂德,随之而来的便是商品经济的繁荣,手工业逐渐崛起。

海外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让文武百官对于商贾一事没有以前那么排斥了,商人的地位无形中提升了一些,在明面上仍旧是士农工商,但是实际上却变成了士农商工,不过时间还是太短变化的没有那么明显。

翌日,王夫人从孙子口中知晓了李杰的决定,心中又是欣慰又是不忍,在她眼中大明能有今日气象。自己的孩子在其中出力颇多,世人皆是盛赞他为治世良臣,自己都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还拖累了孩子。

“平之,你不用担心为娘,朝廷更需要你,你还是早日收拾行礼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