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1439章 少年讲武堂(2 / 3)

逍遥侯 大司空 2042 字 2021-07-02

重文轻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按照李中易的构想,将来如果征服了安南等中南半岛的大粮仓之后,就要着手普及中小学教育的事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管在哪个时代,人才永远都排在第一位!

人才的培养机制,显然呈现金字塔状,越往上走,精英型的人才就越少。

目前,受限国力的不充裕,李中易暂时没条件普及全民九年义务制教育,但是,他却可以在全国的数百军州设立数百个少年讲武堂,选拔符合条件的少年进入军校学习。

少年军校的体制,在欧洲最为盛行,尤其是北方的老毛子,其军校体制遍布全国各个州和加盟共和国。

军事人才的兴盛,赋予了老毛子军事立国的根基,这也是老毛子屡屡出现名将的基础,比如说,历史上著名的名将,苏沃诺夫、库图佐夫和朱可夫等人。

按照历史规律,农耕民族,只要和平的时期超过五十年以上,重文轻武以及以文制武的思想,就会迅速抬头,以至于到了皇朝的末期,竟然无将可用。

在立国之初,李中易刻意把帝国的军事机器,摆在了不受文臣集团影响的位置,就是想避免出现文臣领军的荒唐现象。

当然了,在和平时期,文臣和武将集团的斗争,往往以文臣集团的获胜而告终。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明朝时期的土木堡之变。

在土木堡之变的过程中,文臣集团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推波助澜,起到的很可能是极其负面的作用。

李中易已经考虑好了,少年讲武堂将在每州设立一座,课程的安排是上午学文化,下午搞军事训练。

之所以这么安排,李中易其实考虑的很深远。文武兼修的少年学员们,在学成毕业之后,除了进入军队当见习官的出路之外,还可以进入军政学堂进行深造。

和讲武堂的纯粹军事训练不同,军政学堂培养的主要是军政双优的人才,以政为主。

嫡系人才的培养,也就是所谓的天子门生,一直是李中易掌握大政的基础。

回到郑州之后,李中易就一直待在兵马总管府内,一边处理手头的军政事务,一边密切的注视着开封那边的局势变化。

根据几个情报来源递过来的消息,随着孔昆的被贬,打算闹事的文臣集团,明显出现了重大的分歧。

在文臣集团之中,有人主张应该从长计议,不能搞只争朝夕的那一套。毕竟,李中易不是光杆皇帝,而是拥有几十万精锐大军的统帅。

只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