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三十章 两镇谋反(1 / 3)

程麟听到大军兵败的消息气的跺脚,朝廷的兵马真是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讨伐军居然让人家打了个全军覆没,只有总司令一个人逃了出来,不由得想起来当初征河阳,敌军一冲司令就自己带人跑了的德行来了。

他想干脆自己就带兵去把这个什么吴元济干了算了,柳宗元等极力劝阻,说这时千万不能擅自行动,乱了朝廷的阵脚,程麟急的没法,吴元济属河南道,他也不能借口管辖权出兵,只得暂时忍耐,派人给李纯送信去问政策。

朝廷征吴元济打了败仗,此时又出变故,平卢节度使李师道(也叫淄青节度使)也反了。

这个李师道是高丽人,拥有十三州之地,是河南河北两道最大的藩镇,之前跟宇文泰勾结,又跟魏博等镇结盟,可算的上是独立王国,没人能管。

自从宪宗李纯上台以后,李师道一直担心朝廷会削他的藩,追究他勾结宇文泰做恶,以及跟从魏博谋反的罪责,加上朝廷讨伐吴元济,更让他惶恐,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趁着朝廷讨伐吴元济失败的当口,举旗谋反,跟吴元济遥相呼应,给朝廷施加压力,迫使朝廷罢兵。

朝廷上下一帮大臣,有的害怕被杀,有的害怕叛乱,有的见讨伐军打了败仗主张暂时妥协的,都认为还是罢兵赦罪为上策,翰林学士钱徽、萧俛等纷纷对策延英殿,想借此劝阻宪宗罢兵。

众宰辅在延英殿刚要启奏,宪宗说:一胜一负,是兵家的常态。若是王师就不该失败,那么自古以来朝廷用兵还有何难?屡屡无所不能,就不应留有这号凶贼。今天只论此次用兵该与不该,以及朝廷决断处置是否妥当,众卿只须在关键问题上做出处理。将帅有不合适的,撤去,毋须迟疑;兵力不足的,迅速给予接应。怎么能够因一个将领的失利,就阻止既定的大计?于是宰臣不敢再言罢兵。

宪宗李纯决意克服一切困难,坚决打下去,既然有吴元济李师道两个敌人,那朝廷也就出兵两路对敌,他一直不让程麟动,就是留着程麟这个王炸,现在李师道自己跳了出来,不炸他一下怎么对的起留的这张大牌。

李纯下令以裴度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蔡州刺史之职,任彰义军节度使及申、光、蔡州观察使,兼任淮西宣慰招讨处置使,率领忠武节度使阿跌光颜、寿州刺史令狐通、汝州刺史乌重胤、宁州刺史曹华、申、光、蔡等州招抚使严绶等将率九万大军四面攻打吴元济,剥夺吴元济的一切官爵。

吴元济本人骁勇善战,但是残暴好杀,部下有赵昌、凌朝江、董重质、李佑、李宪、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