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十七章 试探(1 / 3)

程麟远远的用望远镜看见一面黄旗点了一点,鼓声一响,阵前一队兵马应声而出,接着另一面黄旗再点,又出兵一队,须弭之间,出兵四队,接着两面黄旗交叉,四队兵应声合为一队,短刀盾牌在前,长枪弓箭在后,缓缓向前逼来。

程麟心想这套指挥的办法,实在是高,速度和反应并不比什么老美的I系统差,甚至还更便捷更快速,要知道这才是天朝的公元七世纪,已经能够针对微小到五十人的单位进行精细指挥了。

如果跟现代军队相比,美军目前也只能指挥到班一级,而唐军的编制虽然也有五人一级称为火,但是作战单位最小就是五十人的一队,所以此时唐军的指挥能力,已经达到了现代美军的水平。

相对于欧洲此时,还停留在传令兵传令的阶段,实在是先进的多,怪不得天朝人被称为唐人,果然这大唐确有其独到之处。

不过,这样也就限于整个战场处于目视范围内,如果战线特长,军队展开的数量极多,看不到主帅的旗号,自然也就无法指挥,只能分出副帅,分战场指挥,也就是所谓的旞。

程麟心里想着,眼睛却一直盯着对方前进的二百人,只见那二百人走的小心翼翼,自然是来观察战场和试探军情的,程麟下令寨墙人都伏在城碟之后,竖好盾牌,人都不露头走动,弓弩都不发。

试探的二百人走了一段,都伏在盾牌后面,呐喊一阵,见寨墙上毫无动静,又上前一段,又呐喊一阵,这样走走停停,一直走到水壕前面的一层鹿角外,觉得没什么危险,就开始用刀斧砍伐清除鹿角。

此时距离已经很近,寨墙高六米,水壕宽五米,鹿角宽约十米,唐军普遍装备的复合弓,射程约一百五十米,后人复制了唐朝的单体大弓,也就是唐军步卒使用的长弓,其形制类似于爱尔兰长弓,能在三十米的距离上射穿十毫米的铁板。

在这个距离上,盔甲和步兵手持的盾牌的防御效果就要差很多了,寨墙上一阵梆子响,一百多名府兵一起露头,朝下猛射弩箭。

程麟认为,弩在近距离穿透力比弓要强很多,劲弩能破铁甲是共识,但是弩的射速很慢,拉力越大的弩上箭越慢,一般的讲,弓的射速是弩的三倍以上。

所以程麟采取了新式的射法,他挑选了射术较好的一百多人专管射箭,每一个射手的后面跟随两人专门负责装箭,装好的弩交给射手,射手只管射击就好,这比自己射后自己装的速度提高了一倍不止。

而且程麟还特地嘱咐,第一波箭,一定先射前排带盾牌的步兵,前排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