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五章:抱上的第一条大腿(2 / 3)

骆永胜帮忙了。

北方的情况他章炎知道的不多,贸然把这破阵子传出去,届时万一真入了圣听,皇帝一开心把他章炎调进汴京褒奖,他到时候御前对答,说什么?

天知道北方打成了什么样子,该怎么接着打。

要知道在此时的宋朝,怎么打仗可不是武将说了算,而是他们这群文官天天在枢密院里对着地图琢磨,而后画一堆乱七八糟连自己都看不懂的阵图送呈皇帝,最后再转下达到前线,一线的统兵将领唯一要做的,仅仅是按图行军即可。

打赢了就是皇帝的功劳,打不赢就是武将指挥不力,该革职革职,该杀头杀头。

面对这个问题,骆永胜的大脑开始疯狂转动起来,回忆着历史上檀渊之盟前后的碎片。

哪一年的事来着?

想不起来了,但说是现在这位皇帝登基没几年的事,是宰相寇准提议的亲征。

也就是说,等寇准当了宰相,那就差不多该打仗了。

思忖片刻,骆永胜来了主意。

“回堂尊的话,草民家世居北地,正是因为为了逃避兵祸故而南迁,眼下北地摩擦不断,契丹贼寇掠成性,寻衅边关,料想王师伐罪已是不远,只是南下途中,草民偶然间听得人言,时下朝廷中战和不定,缺一有力声音,所以才会悬而不决。”

这话骆永胜说的敷衍朦胧,但听到章炎耳朵里却是价值颇大。

自打彭城郡王赵元偓离开洪州入京,这新皇帝的态度其实就已经不难揣测了,这场仗皇帝是想打的。

可是宰相吕蒙正一直是那是铁杆的求和派,三度拜相,执政纲领一直不变,赵二北伐他阻拦,被撤职。赵二也是脸皮厚,铩羽而归之后马上就重新拜吕蒙正为相,就这么起起伏伏,直到赵二数次北伐失败一命归西。

现在赵恒登基,也做着光复河山,廓清帝宇的美梦,这吕蒙正又跳出来阻拦了。

他可是个乌鸦嘴啊,赵二的例子在这摆着,不听吕蒙正的话北伐就一定失败,所以赵恒至今悬而未决。

朝中谁一力主战呢?

只有眼下的枢密院同知院事、尚书工部侍郎的寇凖。

所以一旦皇帝真要打,这寇凖势必会拜相。

章炎沉默下来,他不知道骆永胜判断的准不准,又或者说他现在不确定自己判断的准不准。

假如皇帝要北伐,那他现在拿出这首诗传进皇帝的耳朵里,进了汴京一力主战的同时交好寇凖,那站队主战派,自己的未来可就不得了了。

如果自己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