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148 暗语弦音(2 / 3)

刘备的日常 熏香如风 2131 字 2021-06-20

,左中郎将皇甫嵩遂令兵士源源不断涌入城中扎营。邺城广阔,黄巾贼又死守。巷战非一日之功。稳扎稳打,徐徐推进,亦是正途。皇甫嵩并未被仇恨命蒙蔽双眼,乃世之良将。

待鼓声渐不可闻,琴音又起。琴声尖啸,甚是急促。将将停下的“传音竹筒”再次鼓动。这次,“七弦器”终于出声。

七根琴弦中先有三弦依次发生,后有二弦同响。如此反复。

此,便是黄巾贼的“暗语”。

所用原理,其实极其简单:“共振现象”,或叫“共鸣效应”。

古人对共鸣现象,发现很早。《庄子·徐无鬼》便记载有调瑟共振:“为之调瑟,废于一堂,废于一室。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对此,前汉董仲舒在其《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篇》解释称:“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其验皦然也。试调琴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则他商应之,五声比而自鸣,非有神,其数然也。”

意思是说,具有相同性质的物体,可相互感应。之所以会鼓宫宫动,鼓商商应,是由于它们声调一致。此乃必然现象,并无神奇之处。

关于共鸣器的运用,《墨子·备穴》早有记载。如在城根每隔一段距离,掘一深坑,坑里置一陶瓮,瓮口上蒙皮革,让聪敏机辨之人伏在瓮口。若敌人掘地道攻城,不仅可探得声响,且可据各瓮“瓮声”高差,识别来敌方向。

又如后世军队,用皮革制成名曰“空胡鹿”的随军枕,让聪耳兵士夜晚枕用。“凡人马行在三十里外,东西南北皆响闻。”《梦溪笔谈·器用》中亦有记载,牛革制成的箭袋,“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至迟从宋时起,时人已用“去节长竹”,直埋于地,耳听竹筒口,“嗡嗡若鼓声”。明代戚继光也曾用此法,防倭寇偷袭。等等。

然并非所有人,都有此等真知灼见。

见“七弦器”竟自行弹奏,饶是生裂虎豹的典韦亦瞪大双眼。麾下白毦卫更是议论纷纷。

苏越低声宽慰道:“切莫惊慌。不过是‘同类相动’耳。书上早有记载。只需找到琴声出处,便可找到幕后主使之所在。”

“声从天上来。”白毦中有人言道:“琴师必身处高处。”

“不急。先找出贼人的‘弦音暗语’,再寻机破敌。”苏越自有大国工匠的严谨。

“嗯!”典韦这便命人严加守备,要再敌阵中过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