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零八章 大爆竹(2 / 3)

之中,但却没有一丝引力表现。

由于神舟文明如此动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体现在星空上,一颗颗原本静静在那里燃烧自己的恒星忽然就消失了,等它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换了一个地方,发光还是继续发光,但其本身之外已经没有引力效应。

移星换斗,摘星拿月,莫过于此。

星空璀璨无比,而现在神舟文明却在捕捉星空。

一颗,两颗,三颗...一百颗...千颗...苍穹之中的繁星点点仿佛就像夜空中的萤火虫被人捕捉一般,消失于星海之中。

而那原地留下的,只有原本的黑暗。

这些消失了的繁星将会被堆叠到一起,堆满那原本空无一物的一光年半径所形成的球形区域。

宇宙空间是三维的,所以可以想象,一光年半径的区域并不止是平面,而是一个球体区域。

这是一片很大的区域。

知道体积公式的我们都知道,球的体积是3/4πR的立方,所以一光年的球体积是4/3π立方光年。

而太阳半径大约70万公里,保持单位一样,所以换算成光年就是7.4成10的-8光年。

那么问题来了,要塞多少颗太阳大的恒星,才能将半径为一光年的球体填满?

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稍微用计算器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当然,这么算是有失偏颇,毕竟每颗恒星不可能完全贴在一起。

但也足以说明一个问题,那便是...想将这片区域填满,那神舟文明即便搬空现在整个S星系都不够。

毕竟S星系才四百八十亿颗恒星。

可以想象宇宙是多么空旷了。

现在神舟文明的芥子纳须弥空间最大囊括范围便是一光年,那么就不得不面对填不满这个问题。

因为填不满,就意味着实验空间很可能达不到预期温度与环境。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神舟文明只能缩小空间装备的收容尺度,毕竟不可能去捕捉那么多恒星。

现在远处的虚空中,展现在岳原舟面前的,就是这种做法。

一百多万颗正物质恒星与一百多万颗反物质恒星被引力屏蔽装置隔离引力之后,被堆在一起形成一个点阵屏大火球。

之所以都是一百多万,其实是因为这些恒星是第一舰队每艘战舰捕捉一颗恒星然后运送过来的。

而在大火球的外围,分布着一件件芥子纳须弥组件。

见此情此景,岳原舟忽然张口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