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九十四章 大明天启(3 / 3)

士等知名宦官,在历史中可能知名度不小,但在民间百姓之中的知名度可就远远不如前二者了。

“原来是魏公当面,高景飞有礼了!”

高景飞可不会认为魏忠贤就是后来影视作品中描述的那种坏的流脓的大奸臣,毕竟史书都是由胜利者和文官书写的,而魏忠贤是什么人?

这位可正是文官的死对头,是与士大夫阶层有着重要利益冲突的宦官,明朝以来,按照后世的历史研究,文官与皇权之间的冲突便是贯穿整个大明的最主要矛盾。

尤其是大明中后期的阶段,甚至有皇帝为了摆脱文官的挟制,做出几十年不上朝的反抗举措。

这乍一听似乎是皇帝不负责任,后来文官们也集体以此点来攻击那位皇帝,但实际上不上朝并不意味着不理朝政,在那位皇帝时期,朝局还是稳稳的把控在皇帝手中的。

再比如眼前的天启皇帝,别管那些文官给这位抹黑多少,比如沉迷米工不理朝政等罪名,但情况真的就如此吗?

要知道这位可是正经受过帝王教育的,跟他弟弟朱由检不同,在天启活着的时候,尽管东北局势败坏,但综合朝局还是在其掌控之中,而九千岁魏忠贤被文人形容成吃人恶魔,败坏朝政的毒瘤,实际上这位大太监对国家的秩序稳定和利益来说,作用要远远大于那些只会打嘴炮的东林党们。

起码前线士兵们的军饷就都是魏忠贤委派手下的阉党们搞来的,而东林党呢?

他们就只知道花钱和减税!

没见后来崇祯登基,魏忠贤是被铲除了,朝堂上成了东林党口中的“众正盈朝”之后,大明的局势便陡然败坏。

尤其是在“英明正直”的东林党的努力下,朝堂免除了万历年间定下的矿税、商税等增收之后,听起来减税是善政,但见面了那些商税矿税,税收压力就一下子都落到了普通农民身上,肥的却是与东林党有着紧密联系的富商豪族们。

这进一步加剧了内部叛乱的爆发和大明经济的崩溃。

所以高景飞从来不全信那史书上写的,要说最早的太史公等史家所记历史还有很大的公允性,那么随着儒家独尊,尤其是宋明理学大兴之后,这士大夫的笔便和他们的嘴一样,节操都是一年不如一年,让人不敢再相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