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651章 铁路的曙光(1 / 4)

(0651)【今天的第二更送到!】

现在的科技司,可谓是人才济济,牛人辈出。明末比较有名的科学家,几乎被徐兴夏一网打尽了。徐兴夏给他们提供了足够的研究资金和资源,还为他们指定了未来的大致研究方向。这对于徐光启等人来说,就好像是正在黑暗中苦苦摸索的旅行者,前面突然出现了一盏明灯一样。尽管这盏明灯距离他们还比较遥远,中间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是,最起码,他们是不需要走弯路了。

而且,趁着南北分裂,徐兴夏还会将更多的牛人,不断的挖掘到自己的麾下。由于明王朝一分为二,对民众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原来的王朝正朔,忽然戛然而止,无疾而终,估计很多的读书人,又或者是有其他才华的人,都很难接受。当他们的思想不断的受到冲击,原来的僵硬思想逐渐的破碎,他们对白衣军的抗拒,自然就会逐渐的减少。毕竟,稳定的出路才是最重要的。

“委员长。”

“大人来了?”

“委员长,好久不见。”

科技司的各位负责人纷纷上来打招呼。

“白色炸药是怎么回事?”徐兴夏开门见山的问道。

“委员长,跟我们来吧!我们到实验室解释。”徐光启含笑说道。

在徐兴夏的倡导下,科技司的负责人,都建立了各自的实验室。他们的实验室,当然和后世的有些区别,玻璃试管什么的,数量要少得多。也没有所谓的白大褂。但是,他们研究的科目,却是相当的广泛。只要是对现实生活有促进作用的,都在他们的研究范围。又或者,他们临时想到一个什么奇怪的点子,也可以就此展开研究。或许最后的研究结果,是一片虚无,也没有关系。

每个实验室,都具有读力支配财源的权力。徐兴夏往每个实验室,都砸下了大量的银子,要的就是厚积薄发,偶尔取得一两项有用的成果。在大致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实验室通过反复的摸索,反复的试验,总会有一些成果的。在这个方面,徐兴夏是绝对相信古人的智慧的。这个白色炸药,就是无意中得到的成绩。

“大人,请坐!”一行人来到徐光启的实验室。

徐兴夏坐下来以后,徐光启就开始汇报白色炸药的发明过程。其实,科技司的人,对于白色炸药的原理,还真是一点都不懂。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完整的化学知识。徐兴夏的化学常识,也远未到能够发明白色炸药的地步。因此,无法用化学公式来准确描述。反正,他们就是在不断的试验中,误打误撞鼓捣出来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