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222章 山茶油树(3 / 6)

随身种田 壮乡小仨 5070 字 2021-06-18

的感觉。长大之后,不是为了学业揪心就是为了生计奔忙,更加是不会有心思去体会这些看上去一点都不稀奇的景色。

但是,自从获得神农空间之后,家里总算是摆脱了贫穷的命运,对未来拥有更多信心的刘睿这才拥有更多的闲情逸致。

这些以前看起来司空见惯的景色在刘睿如今的眼中,别有一番滋味,让他在感慨那句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当然了,整个梁村也就刘睿有这种闲情逸致欣赏村子里的各种景色,大部分的人都在忙活着。

耕地之后,村民又开始从菜地里把秧苗送到田间地头,开始插秧了。

前几年,刘睿还跟着张桂芝到田里面插秧,那时候可是真正插秧,而不像现在是抛秧了。

记得前几年县城农业技术站的技术员到梁村传授旱秧栽培技术以及抛秧技术的时候,梁村很多村民都是不太理解。

用一些老头老太太的话来说,我们侍弄庄稼一辈子了,还用得着你们这些穿皮鞋、穿裙子的人来教?

水稻的秧苗在旱地上栽培、抛秧而不是插秧,还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一下子让不少的村民感到无法适应。

最后,还是村委会强令之下,才有不少村民接受了培育旱秧、进行抛秧的新技术。刘睿记得那个时候,农业局发下来的聚乙烯秧盆甚至都还有剩余,很多村民都觉得不太靠谱。

不过,很多新技术之所以被技术人员以及决策部门认为有推广的价值,其中肯定是拥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季下来之后,使用旱秧栽培和抛秧技术的村民不仅仅在劳动强度上有所减轻,更重要是水稻的转青速度快,产量高。

在不少农户成功地示范之后,旱秧栽培和抛秧技术迅速取代了已经使用了数千年的水秧和插秧。

以往,一个壮劳力,插秧能手一天从早忙到晚,顶多能够插七八分的水田,根本就不到一亩,而且晚上回家都是腰酸背痛,根本就直不起腰。但是,采用的抛秧技术之后,哪怕是上小学的娃娃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都可以胜任轻松的抛秧活计。

如此一来,梁村每到了插秧的季节,都能看到一家老小全家出动的壮观景象,倒也是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温馨油然而生。

梁村村民抛秧的速度很快,这才几天的时间,刘睿就看见原本明晃晃的水镜上就密布了青色的秧苗。这些秧苗就如同一根根青丝在水田里蔓延,想要把整个原野都染成绿色。再过几天,等到秧苗转青之后,整个世界就都会被绿色给占领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