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章 分东西 (三)(1 / 3)

有句家喻户晓的农谚: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契合实际地记述了当年老百姓的生活习惯。

有时候,想想那些猪也挺可怜的,虽有猪羊一刀菜的说法,尽管牺牲它一个,幸福全村人,总还是有些悲壮的成份。

有道是“笨鸟先飞,笨猪先肥”。肥猪挨宰是个铁打的事实,也许就是因为这,生产队饲养的那些猪都自我感觉聪明,比着赛的憋坏,不愿意快长,磨磨蹭蹭地长得很慢,一年时光长到百十斤是平常事,想以此熬个长寿。

生产队长们可没有这个耐心烦儿去琢磨这些猪的想法,他们只在正月里开始安排养猪,等到腊月底甭管肥瘦,统统来个杀猪刀伺候,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给它们一个痛快,为清苦了一年的社员们,添些荤腥儿,加点儿油水儿,让他们能在春节吃上肉,解解馋。

每逢年根,大人孩子就开始小声议论着哪天哪天杀猪分肉,回忆上一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幸福时光。宰猪的日子一确定,很快就会传遍全村,毕竟这是能让大人孩子都兴奋不已的好消息。

杀猪那天,大人孩子拿着各式各样器具齐聚场院,有盆有锅,型制各异,大小不等,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孩子们追逐打闹,大人们笑话连篇,一派欢乐祥和。

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两头大肥猪被手脚利索的人抓住捆好、按倒在地,还没来得及互道珍重,就在锋利的杀猪刀一进一出间,彻底结束想吃万年糠的美梦,携手并肩找师父诉苦去了。

听二叔说,我们生产队分配有两个标准,一是劳,一是人。分粮按人七劳三,即人口占七成,劳动工分占三成。也有的或高或低,人八劳二,人六劳四。这种分配制度凸显了人性化,因为不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幼残,吃的饭不一定少;而劳动者也要体现应得的报酬,尤其是鼓励人们的劳动热情,不能仅仅停留在劳动光荣的口号上。

杀猪分肉则不同,只按人口平均分配,有几个人就给几份儿。过年了,大家省略诸多计较,图个大团圆,老幼都高兴。

猪身上的肉自然有肥有瘦,有好有赖。尽管那会儿的猪,大都饿成了瘦肉型,可大家还是希望自家能分到肥膘厚、猪油多的好肉。这些肉可以炼出荤油来。荤油也叫大油,可以留着常年炒菜食用。把油都熬出去后剩下的肉渣子叫油知了,用它炖菜或者把它剁碎了做馅儿包饺子、烙盒子,吃着既不油腻又解馋。

记得除了荤油之外,家家还备有一种被老百姓称作黑油的东西,是用棉花籽或蓖麻子榨成的,这是农家食用油的主力。还有香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