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章 天罗地网捕雀儿忙 (三)(1 / 2)

除了照麻雀之外,二叔还有一个令我羡慕不已的本事,那就是粘雀儿。听二叔说,刚开始粘雀儿的时候,他和其他人一样,也是在“齿子”上抹白面面筋。谁知那面筋粘知了还行,但粘雀儿却不灵,白白浪费了不少白面不说,连个鸟毛儿也没沾到。

后来,他跟我老舅爷说起用面筋粘雀儿失败的事儿。老舅爷听了哈哈直笑,“我就没听说过白面糨子能粘到雀儿的,恐怕连大一点儿的麻鸡寮儿都粘不住。这粘雀儿是个绝活儿,就你这个粘法儿,一辈子也粘不住雀儿呀!”

经过老舅爷指点,二叔才知道那粘鸟用的是桐油加香油熬成的胶,粘雀儿的技术关键就是熬胶,熬的过程中,掌握火候和浓度最重要。熬稀了、稠了都不行。熬胶的时候,一次熬2两左右就可以了,不要熬得太多,以免用不完,胶就干了。

老舅爷还告诉他,胶熬好后,得装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装的时候,要留出五分之一左右的空间不要装满,然后用水填充补满。这样处理可以使粘鸟胶保存一年左右,但要注意随时补水,防止因为水干造成胶体干燥失效。

粘雀儿用的杆子,是二叔用粗壮的秫秸杆或向日葵杆做的。杆子顶端横向绑着两根一尺多长的秫秸棍儿,两根棍儿间距两寸左右,这两根平行的秫秸棍儿就是“齿子”,上边涂着熬好的胶,放着可以引诱雀儿的饵料。

雀儿飞来的时候,一般会落在上边的“齿子”上,等它发觉双脚被粘住时,就会煽动翅膀准备飞,结果被粘住的双脚让它一个趔趄倒栽下来,下面的“齿子”,又会粘住它的头或翅膀,这样一来,它就再也难以逃脱了。

粘麻雀放杆子的位置也是二叔摸索出来的。冬天的时候,雀儿类多在南山坡,夏季多在北山坡,估计这与温度有关。这些雀儿类除了找吃的方便外,自然是哪里舒服就去哪里了。

放杆子时要把杆子绑在小树的树干上,让杆子顶部的“齿子”超出树冠一截。因为放一根杆子最多能粘到两三只雀儿,所以,每次他都会多放一些杆子,以图多粘一些雀儿,给我解馋。

除了用诱饵引诱那嘴馋的小雀儿外,二叔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他有一只甘心为他卖命的“雀儿诱子。”每次放完杆子后,他都会把诱子笼挂在粘杆边上的树杈上,那个诱子就会娇滴滴地鸣叫起来。那些傻鸟们闻声过来借凑群觅食的机会,寻找心目中的美人儿,与之双宿双飞,结果一个不小心便会落入罗网。

二叔利用这个方法,经常粘到爱吃松柏籽的“老西儿”、“长尾巴撅”,还有麻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