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章 收音机回来了 (四)(1 / 2)

在我的记忆中,很多东西都得凭与之相关的票证才能购买。

那时候的票证也很多:什么粮票、布票、菜票、糖票、肉票、蛋票等等。有的还有区域限制,比如河北省的粮票在其他省就花不了,必须兑换成当地的才行。如果没有粮票,即使你有再多的钱,也只能望物兴叹,很多食品也根本没办法买到。其它需要票证的物资也一样。

那些票证是由当地的相关部门统一发放的。比如,粮票就是由粮食局定额发放到各家的,其中多数是本地区、本省通用的,只有极少数是全国通用粮票。

全国粮票是无限期有效,可以在全国通用的票证,因此也就弥足珍贵,成了全国人民都极力搜集的对象。

农村除了布票以外,别的都不发。所以,我家的全国通用粮票,是靠唐山的表姨支援才积攒下来的。很多时候,他们宁可吃得差一些,也不舍得把这些“宝贝儿”花掉,攒够多了,就给我们寄过来,他们知道只有靠这些票证,才能给我这个馋鬼换来油饼、核桃酥这一类好吃的东西。

与全国通用的票证不同,地区性的票证是有有效期限的,大多分为一个月、一个季度、半年、一年的有效期限。我妈总是将这些票证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即使是那些地区性票证也要到临近有效期限,才肯拿出来花掉。

因此,大多数人家吃的是“瓜菜代”,平常都是棒子红薯双合面的饼子加“可以照进人”的稀粥一大盆。二叔经常说“一进自家门,稀粥一大盆。盆里照着碗,碗里照见人。”

没有几颗米的稀粥,捧到嘴边那真是“一吹波浪滚,虹吸半碗干。”即使这样,每餐后的碗筷都会被舔得干干净净,基本都不用再刷了。

每年秋收以后,我妈都会大显身手,把生产队分给我家的红薯秧子、花生秧剁成细末,与棒子面混合做成菜团子,让我们大家饱餐一顿。后来,她又和村里的婶子大娘,“研发”出了棒子骨粉掺红薯面的团子,让我们大快朵颐。

吃了这样的饭团之后,让我至今难忘的事情就出现了,着实让我领略了“嘴巴享福、屁股眼儿受罪”这句话的含义,这些团子吃的时候倒没什么,也不难吃,没成想到解手的时候,就遭大罪了。

尽管肚子涨得难受,龇牙咧嘴的干使劲儿、憋得面红耳赤的,可就是拉不出屎来,不得不用手去抠那些堵在门口儿的便便们。有的时候费劲巴拉挤出来一点儿,那也是掉在地上“当当”作响,干得和羊屎豆一样的屎蛋,如果拾起来,恨不得能砸死人。

正因为有过这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