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章 家织布故事 (一)(1 / 2)

这次受到的惊吓,让我老实多了。奶奶趁看我的空闲时间,开始捻麻绳儿,打夹织,剪样子做鞋了。

小时候我们村几乎家家会在田间地头种几棵麻,后来有了专用的麻坑。麻籽播下地,很快就出苗,长个儿发棵,开黄花。成熟后,乡亲们把麻秧砍下来,出去枝叶,捆好让到村东头的大坑里沤.直沤得乌黑发臭,麻皮松散开来后,捞上来,从秸秆上剥下里的麻皮,捶打洗净后,阴干,梳松软,便成为了麻批儿。

有的家庭到采购股去卖了换钱花,留做家用的有几种:男人用来搓绳,那种粗长的绳子都是用来捆绑东西的;而女人也会用它捻麻绳儿,纳鞋底儿用。

捻麻绳用的工具是一种叫拨锤的东西,拨锤子大多用牛或猪的骨头做成的。这骨头两头是粗大的骨节儿,中间略细,正好缠上麻绳不往下掉。找来骨头后,让人用钻在骨头中间钻个洞,再穿上一根带勾的竹子或铁条,拨锤就做成了。没有骨头可用木头代替。但不如骨头的好用,因为骨头的较重,而且很光滑。

捻成的麻绳儿缠在线拐子(线拐子:类似“工”字形,上下两个横棍呈“十”字形错开。)上,然后就准备做鞋了。

奶奶一年总要做很多鞋,孩子的,大人的。不过我穿鞋总是很费,一双新鞋上脚,不几天便“空前绝后”了,不是“开后门”就是“张开了鳄鱼嘴”,气得我妈总说铁打的鞋,搁我脚上也过不了三天。但每次总是鞋底最后破损。由此可见,奶奶纳的鞋底还真结实。

做鞋之前,需要打一些“夹织”(土语:即打袼褙)。一双鞋的鞋底、鞋面都是夹织做成的。

那些年,为了让全家人有充足的做鞋用料,奶奶没少打夹织。奶奶真辛苦,除了要给全家人缝缝补补、洗洗涮涮,还要下地生产,饲养家畜、烧火做饭,整天家里家外不停地忙碌着。在村西头,我家打夹织的时间总要比别人家提前那么几天,所打的夹织不仅比别人家多,也比别人家好。每到这个时期,奶奶整天系个围裙,不分白天黑夜地打着夹织。方桌上、面板上以及能够利用的地方,都有奶奶一张一张地精心制作夹织。

夹织是用一些旧碎布粘在一起做的,那时买不起糨糊,大家便用一点儿面粉熬成粥状,称之为糨子,用其将那些洗净的旧碎布一层层粘在面板的背面。

看奶奶打夹织也算是一种艺术欣赏,特别是在门板上打夹织。奶奶会高高的挽起袄袖,一手握糨子刷子,一手拿着布片,有时索性用手直接抹糨子,刷一层糨子,粘一层布片,恰如一位泼墨艺术大师在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