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大姑父 (二)(1 / 4)

“你呀,就不能教大志点儿既保险又好玩的。来,大侄子,姑姑教你窜枪。”说着,大姑起身从屋外找来几根高粱秸秆。

“去,上屋儿把菜刀给大姑拿来。”

我很喜欢家里的那把菜刀,那刀把红润光亮,使了很多年也没有开裂。

听奶奶说过,菜刀的刀把是用家里的老枣木车出来的。农闲时,那些手艺人就随身带着一台简单的脚踩小旋床走街串巷,或是去乡镇的集市上,为人们旋擀面杖、锭子杆、棒槌、蒜锤子等。

他得知我家准备旋菜刀把,就把一根鸭蛋粗细的老枣木刮了皮,按刀把儿的尺寸截成小段,固定在小旋床卡具上,用脚连续踩踏板。木料在两个顶针间快速转动,旋刀所到之处木屑飞舞。

不一会儿,一根精巧、光滑的刀把儿便呈现在众人面前。然后,用木钻在把中间钻一个孔,用以安装刀身。

关于旋刀把儿的活计,二叔还给我讲过一个小故事:60年代以前,农村有一个旋刀把儿的小作坊,徒弟学满三年后,回家也办了个旋刀把儿的小作坊。但旋出来的刀把儿,卖出去后又因裂缝被退了回来,没卖出去的放久了也裂缝。他苦思冥想找不到原因,便去向师傅请教。进门看见师娘问,“师傅呢?”师娘答,“在煮房里。”师娘一句话使他如梦方醒。回家后,他把旋好的刀把儿,放进锅里煮,刀把儿再也不裂缝了。

我边胡思乱想,边进屋拿刀,等把菜刀拿来,大姑已经从屋外找来了几根高粱杆儿和一块木板。选好又粗又长的一节,在节疤的上边用刀剁开,然后,在这节的下端,把这段高粱杆剪下来,将表皮一点一点地剥开。每条表皮的宽度都差不多,跟着把里边的芯子剪短3cm左右,一把高粱杆窜枪就算完成了。

弄完后,大姑找来如同几粒黄豆般大小的石子,先把高粱杆的表皮收拢起来,捏住高粱杆芯的底部,那些高粱杆表皮就像一个水母那样张开来,跟着她把一粒小石子顶在窜枪顶部,松开捏着高粱杆芯的手,表皮迅速伸直,猛地把小石子弹了出去,“当”一声打在墙柜上。

“你这个更不行,整天迷了马虎儿(土语:不细心)的,还说我。剥开的高粱杆子皮,得多快呀,弄不好会把手割出口子。”大姑夫自然不肯示弱,迅速指出了窜枪的缺点。

“要不这样,大侄儿,我教你插眼镜和小狗吧。”说着,大姑又折下另一段高粱杆,仔细地剥下外表皮,娴熟地做了个眼镜儿。大姑拿起这个眼镜给我戴好的时候,我还真觉得自己帅气了很多。

“你这有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