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335章 回村(2 / 3)

初唐小闲人 子率以正 2453 字 3个月前

外形的改变,李让的各种手段应该都算是颇有成效。

当然,具体的数据,还得先回到家里,召集郭淮程二和附近村子里出众的年轻人做具体的测算。

若是产出比投入要高,基本上就可以上书中书省,将太平村当作多产业脱贫致富的标杆,开始朝一些有条件的村子进行扩散。

尤其是饲养阉猪一项,更应该大力推广。

大唐的肉总是不够吃的。

别说百姓了,就算是小地主,同样是十天半月不闻肉味,吃一顿肉,都得把油脂留在嘴上,去村子里显摆显摆。

在全民贫困,全民营养不良的时代里,阉割之后饲养出来的黑毛肥猪膘肥体壮,是普通人补充蛋白质和脂肪最廉价的肉食,同时,吃肉也是治疗夜盲症最简单的方式。

再加上侯府炒菜的烹饪方式已经逐渐普及开来,猪肉的美味也让所有人欲罢不能。

除了少数自视清高之辈,大多数权贵家中都已经开始接受猪肉这种贱肉成为日常的菜肴之一。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也是一个能让大唐贫苦百姓能够在短时间内积攒到一些闲钱最快,最有效,且投入最低的方式。

毕竟,有钱人要吃猪肉肯定不可能自己去养的。

而养猪唯一的风险,就是各种瘟疫疾病。

但...问题不大。

草原游牧民族大规模饲养牲畜牛羊,比李让养猪复杂得多,瘟疫爆发的频率也高太多,也没见他们放弃饲养。

况且,李让虽然不知道怎么养猪,但预防瘟疫的第一要素是卫生条件他还是明白的。

就这一点,已经比大唐所有人强了。

做任何事情,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岂能因噎废食。

李让思绪发散着打马走进村子。

本以为会收到无数声二蛋哥哥的热烈欢迎,但直到走进村子中央,也没有遇到一个熊孩子,大人也没有遇见。

不过稍一思考,李让便明白了其中原因。

现在正是种植第二季粮食的关键时候,大人肯定都在田地里忙碌。

至于熊孩子们,大概率都是去了私塾上学。

以前,村民们提起送孩子去读书都心有疑虑,主要还是因为穷。

一个孩子就是半个劳力,若是去读书了,损失半个劳力同时,反而还要多出一张吃闲饭的嘴,穷人家哪供得起。

但现在,家家都盖了砖房,有钱了,也就无所谓那半个劳力了。

挺好的。

李让有些欣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