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千五百零二章审美(2 / 3)

答不了。

一思考这些问题,顿时感觉人类的感情都很虚伪。

如果让杜兰说的话,爱就是分配的基础,仁就是分配。

墨家的弟子骂儒者都是禽兽,因为儒家先爱自己,然后爱别人,所以是禽兽。可科学证明人类就是动物,就是禽兽,所以墨家没骂错,儒家也没做错,大家都没错。

先爱自己,就是先给自己分配。再去爱别人,就是分配给别人。

至于爱到底是什么,肯定是很复杂的因素融合而成的,不是一个原因就能解答的。和自己受到的教育、自己的审美,还有自身的性格有关,当然和身体内的荷尔蒙也有关系,多种原因最终决定了爱的范围和方向。

相比于爱,还是仁更容易理解,只分配自己就是不仁,分配大家就是仁。

至于审美,杜兰知道审美也是分为两个部分的,一部分是艺术家,另一部分是观众。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有信息差,艺术家展现的内容,不代表是观众能够理解的。

有些哲学家认为,艺术家在创造的时候应该是有一种源自自然的美的标准,艺术家应该展现纯粹的美。

这种美是去掉欲望的纯粹之美,就好像一个苹果,如果是大自然中的苹果,观众看了可能会觉得饿。那么艺术家的作品就要展现苹果纯粹的美,观众看了只认为这是一只苹果,而不是一种食物。

也就是说艺术家的终极目标是去除观众的欲望,让观众发现纯粹的美好,和自然进行毫无欲望的对话。

也就是‘观者不欲,欲者不观’,审美是没有欲望的,是单纯的。

当然了,也有另外一些哲学家认为上面的说法全是屁话,什么叫做自然的美?自然就是有残缺的,艺术家的目标是补全自然之美,是要完成‘美的预想’,是超越自然的,艺术家创造的应该是‘理想中的苹果’,就是能让观众看一眼,就觉得吃饱了,就不用再去看其他的苹果了。

这种审美之下,不需要体现自然之美,而是要展现理想的美,自然是不理想的,所以艺术家得去弥补。当然这种美的预想,肯定以艺术家为主,就会产生艺术家教观众审美,按着观众脑袋去接受美的现象。因为弥补自然的方向是艺术家先入为主的观念,他已经认为自己的弥补是超越自然的美了,那么任何的反对都是对美的污蔑,是观众不懂美。

这是两种关于艺术创作的思路,一种是纯粹的自然美,一种是极致的理想美。

但就算艺术家达到了两个境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信息差的存在,他们心里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