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两千四百零八章不要最好(2 / 3)

得把孔子、孟子、墨子、杨朱学说、老子、庄子、韩非子都搬出来了,然而这些人也没有讨论出社会到底应该怎么样才最好。

最后虽然儒学胜利了,推广全国,但其实也不是说儒学就胜人一筹,只是因为当时统治者选择了儒学并且完成了秦国没有完成的推广工作而已。

如果秦国能多支撑几年,让秦吏能够把秦法推广到基层的话,那么就是法家的天下了。也没有儒家什么事情,可惜秦国中道崩殂,法家的推广工作也就无疾而终了。

杜兰认为之所以皇帝选择儒家,也是因为儒家的推广成本低。因为是有差别的爱,大家接受起来很容易,符合当时血脉维系的家族体系,也让皇帝把帝位传给儿子做了保证。因为要先爱自己的家人,而且不是先爱贤人、先爱能人,所以就算自己的儿子又笨又蠢,但既然是家人,那就要爱,就要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传给他。

墨子的兼爱非攻推广成本就太大了,要大家平等去爱,人要是这么大度的话,春秋战国也不会出现了。而且墨子的墨家内部更像是军事组织和宗教组织的结合体,也不是依靠兼爱维持的,而是依靠严格的组织体系才能让整个墨家成为战斗力极强的组织,墨家内部的刑罚相当严苛,怎么看都是重刑不重爱。

法家的依法治国是除了儒家之外最接近胜利的学说,在战争期间可谓是非常高效地把人变成了农民和士兵。可是统一六国之后,这套律法有很大的缺陷,虽然大部分内容对六国来说是具有进步性的,可是小部分落后的法律太拖后腿了,严重不符合时代,大大影响了推广速度。加之六国贵族作乱,秦国崩溃,法家也就惜败了。

朱杨学说在战国风靡一时,讲究一毛不拔和一毫不取,其实就是一种极端的复古,战国战争就是大家抢钱抢粮抢女人抢地盘,所以朱杨学说提出属于自己的就算有利于天下也不能给,而不是自己的就算有人让你做国王也不能答应,追求的就是极度的自给自足,就好像是原始人一样不和外部产生交集,闭关锁国。显然也不符合时代,虽然听的人很多,但能做到的人很少,因为‘真香’定律和‘我虽然想要拒绝,但他们给的实在太多’定律。大家可以做到一毛不拔,却做不到一毫不取。于是这个学说流行归流行,但早就被曲解了。

老子的学说有些复杂,本来就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虽然字数少,但解释起来太麻烦,根本不适合全面推广,就算推广也肯定会有歧义,成本太高。

庄子是讲究自保,就是独善其身,在乱世中生存,保全自身。可惜这种学说只适合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