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百一十三章 孔乙己孔老先生(3 / 4)

都放心。

“啧,不就是年轻长的帅嘛,咱年轻的时候也不差啊。”

王濛坐在座位上,心里又是一阵嘀咕。

“这部作品在人物刻画上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姜玉楼简单地说了一句。

嗯?只有人物吗?

那个人意识到了姜玉楼回答中的漏洞,“那艺术性呢,一部经典的作品其艺术性必然是值得称道的。”

姜玉楼大大方方地回答道:“一部真正的经典之作,应该是丰富的艺术审美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的统一体,而不应该成为某种意志的传话筒。”

“什么!你居然敢批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文学性,年轻人,你的思想很有问题啊!”他立刻起身大声说道,言语之间激动极了,似乎听到了什么不可饶恕的话一样。

“我这么说自然是有道理的。”姜玉楼毫不客气地反驳道,“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真正的经典之作,应该是丰富的艺术审美性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的统一体苏联的经典的文学作品正是这样的统一体。

在这些作品中,对广袤的苏联黑土地的眷念、对苦难的直面、理想的向往、肉体的欲望、精神的追求、绵延诗意的流淌、焦灼心灵的奔逃等等,都被大师们天衣无缝地糅合在一起。

而《钢铁》在思想上、在艺术上显然都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

“你……你……大逆不道,简直是大逆不道!”那个老作家指着姜玉楼浑身颤抖。

“怎么,我说错了吗?”姜玉楼嘴角一撇,不屑道:“这都改开了,庸俗社会学和教条主义应该滚出文坛了。在《钢铁》主人公保尔的个性已经扭曲,泯灭了个性意识,成了一颗螺丝钉,难道这是对的吗?”

老作家被怼得哑口无言。

对吗,自然是不对的,就算他认为是对的,在当下的环境里也不敢那么说。

除非,你还想经历一场运动?

疯了吧!

“既然是文学创作交流座谈会,难道我们不应该多讨论作品构思的产生过程;作家应如何培养观察力、提炼素材、磨炼语言;想象的必要性;细节描写的功能;人物性格本身的逻辑性;灵感的由来。难道这些不是最重要的,难道真正的经典文学作品,不应该遵循文学创造的原则吗?”姜玉楼用了一系列的排比,对老作家提出了质疑。

像这个老作家把探讨自我表现和写作技巧的言论斥为离经叛道的异端邪说,实在不配称为作家啊!

不等老作家反驳,姜玉楼接着道:“文学创作不是写八股文,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