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九百一十一章 共存之路(3 / 4)

,亲自来这里为部族寻找前路的原因,他本来就做好了身遭不测的准备,但见面之下,他却惊讶的发现,袁熙无论是从气度还是谋略上,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厉害。

这令去卑既兴奋又恐惧,兴奋的袁熙胸怀大志,是真有可能实现前人做不到的事情,恐惧的则是,袁熙这种人若是打定主意覆灭南匈奴,几十万南匈奴包括自己,即使全力反抗,能活下来的人,可能也寥寥无几!

袁熙此时也在在苦苦思索。

去卑此人有才,不怎么好驾驭,但无疑给自己看到了一些希望,因为先前乃至后世,汉廷对南匈奴的政策,都被证明是存在相当大隐患的。

如果汉廷软弱,过于放纵南匈奴,则会让其野心渐生,飞扬跋扈,为祸边疆。

如果打压过甚,让南匈奴做出进献奴隶这种事情,则势必会激起其反抗之心,日积月累,其必然和汉庭离心离德,倒向外胡。

后世便是如此,曹魏在边地搞大屠杀,同时买卖南匈奴奴隶,这让南匈奴渐渐倒向鲜卑,最终在五胡乱华之中掉过头来,和其他胡族一起南下攻占中原,其所为酷烈残暴,造成了汉人最为惨痛的一段历史。

袁熙自然要防患于未然,但凭他一己之力,能将南匈奴都杀光吗?

显然不能,即使把几十万南匈奴杀光了,那几十万关内乌桓呢?

数百万塞外鲜卑呢?

袁熙对南匈奴的态度,天下人都在看着,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开端,如果能迈出最为正确的一步,说不定便能将未来的五胡之乱消弭于无形。

但反过来说,若是处理不好,将来后果便是不堪设想。

政治是妥协的艺术,再强大的势力,也有衰退的一天,秦朝建立时如此强盛,倒下的时候也是极为迅速,袁熙不觉得自己在内忧外患的时候能一直采取强硬政策,打仗从来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共存才是唯一道路,这才是打仗的最终目的。

当然,如果是原则性的冲突,战争便成了最后唯一的解决手段。

但从袁熙看来,目前中原和外胡,其实并没有根本性质的对立,毕竟上溯几千年,两者都是系出同源,而外胡也乐意承认这一点,甚至认为自己是大汉后人,相似的文化传承以及祖先崇拜形成的文明传统,便奠定了两者寻求共存的基础。

这和后世昂撒等以排他性神系的文明冲突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最为致命,常常以一个文明覆灭而告终。

袁熙庆幸的是,大汉立朝开了個好头,让自己有了更多的选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