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章 村中的驻守清兵(1 / 3)

陈子宁决心已定。

说干就干。

迟则生变。

毕竟距离村子不远处就出现了这幢城镇中心是藏不了太久的。

这个村子近海,虽然满清把辽南的港口,码头,还有造船厂都焚毁一空。

但近海地方,容易被明军渗透突袭。

特别是东江镇还在的时候,辽南这里可以说是风声鹤唳。

当年辽南被放弃,成为荒野,主要也是因为东江镇的袭扰。

就算现在东江镇没了,近海的村落还是受到严密控制。

陈子宁村落里的旗兵家族就比较强。

为首的老鞑子伊尔根是马甲,快六十了,戎马一生,就算年老体衰也不能小觑。

三个儿子,老大桑葛尔也是个马甲,老二哈尔珠是步甲,老三雅哈刚成年,是个普通的无马旗丁。

四个男鞑子,还有几个女鞑子,以及住在他们屋里的五个汉人包衣奴隶。

这几个奴隶替他们养马,养牛,放羊,种地,辛苦不堪。

但性命比较有保障,不会被随意杀死,也不会轻易饿死。

毕竟,公中的包衣奴隶不受重视,私人的包衣是被视为牛马一样的私人财产,基本的生命和饮食还是有保障的。

当然,过度的辛苦,奴役,辱骂,鞭打,避不可免。

包衣死了一茬接一茬,再抢就是。

这个家族,也能视为后金到满清统治方式的一个缩影。

旗主和精锐集中在大城市。

大量的普通旗兵和他们的家族分散在整个辽东,控制着广袤的乡村。

旗丁们射猎,骑行,打熬做战的本领和技巧,隔几年就跟随旗主出征做战,抢掠财富,粮食,人丁。

在平时,他们管理这些村落,压榨汉人包衣的血汗,获得资源,壮大他们的国力,用来和大明继续征战,继续抢掠。

这就是一个强盗集团。

他们根本不具有文明和国家政权形态。

一直到入关之后,才有成熟的中枢朝廷取代旗主制度,也出现了督抚和府,州,县的统治方式,并且开科取士,俨然成了正经的王朝。

……

陈子宁捱到天黑。

十个农民一直在等候他的命令。

敲击铜钟。

声音不大。

但仿佛是激活了这十个农民一样。

他们的神情更加坚毅。

眼神犹如虎豹在吞噬猎物之前一样。

十个人,有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