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20章 他根本就是从天上下来的谪仙人!(1 / 3)

几个音乐界的大牛一会儿拿起曲谱看一眼,一会儿放下曲谱或闭上眼、或拍一拍脸。

然后再拿起曲谱,试图用不同的打开方式看到不同的内容,以证明刚刚那篇词只是自己没睡醒产生的幻觉。

如此反反复复了几遍,如此骂骂咧咧又暴躁的惊呼了几遍。

终于,所有人都接受了他们眼前所看到的事实。

震惊的够了,情绪消耗的差不多了。

众人才真正静下心来看起了这首曲与这段词。

这首歌旋律简单,然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寥寥几个音符的勾勒,往往能胜过任何繁杂的作曲技巧。

简单的旋律中,将整首歌的意境渲染的淋漓尽致。

这曲..

是李子瑜结合这个世界传下来的《水调歌头》古曲与从李易那里听到的原曲之后进行了再创作的。

曲之精妙,与词的意境之贴合。

在她所有作曲中也足以排进前三。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李子瑜从李易那里听到这首歌后,觉得这曲倒也是好曲,但终究配不上这首歌的词。

她自己重新加工再创作之后的曲,虽然还是有些配不上这首词。

但单以曲的层次感和跟词之间的贴合而言,却也足以从百年佳曲提升为传世经典了。

至于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只此开头四句,给众人带来的震撼就已无以复加。

现如今乐坛中的歌多为写情,几乎又都是着眼于男女间的小情小爱。

偶有一首能体现出家国情怀或其他情感的,就已经是让人眼前一亮,觉得是有大胸襟、大气概的了。

而这首词.....开篇四句,直接将人带入了人与月的对话、凡与仙的交织。

短短四句,就将人的胸襟、人的视野拉升到了一整个宏观宇宙的境界。

这样的词......别说是在场的众人、别说是现今的歌坛。

就算放眼古今,就算细数遍千古风流人物,也是千古少有,甚至千古未有。

再看四句之后.....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特么写的是什么东西?

这特么是人能写得出来的?

这写的......是仙啊!

这词作者,他特么的不是人!

他都已经自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