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013章:朱老四!你让瓦剌、女真坐大了(1 / 2)

013章:朱老四!你让瓦剌、女真坐大了《求一切数据》

朱棣一脸难以置信的注视着周琛,心中疑虑,并没有说话,朝着周琛拱手抱拳行了个礼。

“OK!我就给你分析一下,迁都北平先后的弊与利!”

“原因一:为了巩固皇权!

你虽然靖难已经成功,但南京城大多建文旧部亦非与朱棣一条心,洪武末年、建文四年,南方各省的世家更是盘根错节了,对于这些氏族而言,在北方就藩二十几年的朱棣就是个外来人。

将大明国都迁往自己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就藩之地北平,这算是朱老四的创业之地,巩固皇权!”

“原因二:这一点也是最具自身行事风格的原因。

方便讨伐北元余孽,时不时把元人拉出来热热身。

在北平建都,以大明天子之身抵御北元南下犯我大明国土的军事要塞。也是每次,每个战役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大明北境沿线驻防的主力军主要是有燕王和宁王朱权等九大塞王构建。可一场靖难,朱棣就抽调北境防御军力,包括朵颜三卫的军力全数托出。

倘若不迁都北平,北平无能人镇守,对于那帮鞑靼和瓦剌,朱棣又岂能放心哪位将领或者哪位藩王镇守。”

“而迁都后,纵观整个大明三百年的国祚。

一:劳民伤财,史载永乐迁都,总历时十九年之久,强迁南方富户上万户入北平,登基第二年开始建都城,挖运河,修宫殿,征用百万民夫,耗损钱粮无数。”

“二:北平自身造血能力天然不足,为了维持帝都所用,需从江南赋税粮食通过漕运方式往北平不断输血供给。

因此,自迁都往后,大运河养平白无故的养出了百万漕工家庭的衣食所系,在明后期,漕运已经成为大明帝国蛀虫般的存在。”

“三:北平京都太靠于边关,北平也就是前朝的元大都,也就是说,北元一旦做大了,那毫无疑问,大明帝都完全暴露在北元的家门口了,那就是必争之地。

北平地势虽然背靠三面环山,俯看中原,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若长城防线一旦失守,北元敌军可直插大明心脏,一击毙命。

在朱棣永乐时期凭借军力强盛,可以攻代守,时不时抓起北元拍一拍,可一旦朝廷势力分歧,出现内乱,长城边防抵御能力下滑,就相反,攻守易位,一切难说。大明帝都就摇摇欲坠了。”

“永乐时期,大明在长城以北便有三大卫所,其开平卫就纵深长达四五百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