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774【自学成才的读书人】(2 / 4)

王梓钧 588 字 2022-06-05

不斜视,巍峨的殿宇丝毫不能影响其心志。

在一个大殿中,李顒见到了皇帝,他直接跪倒叩拜:“小民李顒,叩见吾皇!”

赵瀚放下毛笔,说道:“新朝礼制,非重大场合不用下跪。你起来吧。”

李颙跪直了拱手说:“启禀陛下,家父早亡,家母抚养小民不易。小民多番求学,皆被塾师拒之门外。我大同军一至,与民落户分田,小民与家母亦分得良田。小民虽过了年龄,然大同朝廷之小学,竟也允许小民旁听读书。赐田,受学,凡此两事,不啻再造之恩。这一跪,这一叩,非民跪君,实乃在下跪谢恩公!”

这番说辞让赵瀚非常满意,微笑道:“近前来,赐座。”

李颙挺身站起,似乎不怎么懂礼数,竟阔步走到皇帝跟前,然后端端正正坐在那里。

瘦,此人非常瘦,脸颊都凹陷下去了。

但绝对不是文弱书生,他从小就砍柴卖钱,分田之后又常年种地,衣服脱下来也是有肌肉的。

赵瀚问道:“你自修的是关学一脉?”

李顒摇头:“回禀陛下,小民没有师承,能弄到什么书,就只能看什么书。小民家乡,有一藏书家,任由小民翻阅书籍。当时,小民读的是史书和关学。后来在小学、中学、大学旁听,又学了很多实学。数学、物理、天文、地理、律法、水利……不一而足。虽然不甚精通,但也博采百家。于数学一道,小民也有些心得,已被数学会录为会员。”

赵瀚哑然失笑,明末海内三大儒、关学宗师李颙,这个时空居然还搞数学研究。

赵瀚问道:“你所学颇多,觉得哪门学问最为要紧?”

李颙答道:“最要紧的是人,而非哪门学问。万般学问,归结起来只十四个字: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天下学者,若不能明道存心,便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于国于民并无甚益处。如果只是明道存心,却不知道学以致用,不懂得各类杂学实学,那就变成了假道学先生。”

“此言有理。”赵瀚极为满意。

历史上,顾炎武和李颙曾反复辩论学问。李颙明确的提出,要把格物致知的对象,扩展到“礼乐兵刑、赋役农屯”,甚至扩展到“泰西水法”等实学。

他当时因为名气太大,被满清的陕西总督请去关中书院做主讲。李颙虽然接受了邀请,但不穿官府给的衣帽,只穿一身布衣去讲课。

讲学三月,就被陕西总督举荐做官,李颙前后八次予以拒绝。此事惊动礼部,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