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61,群臣赞太子英明,崇祯给慈烺封官(3 / 3)

和小说之中上演的什么文武百官齐聚,大家一顿乱吵乱嚷最终得出结果的情形,都是扯淡。

几千年华夏王朝的演化就是一步步的集权,集权的意思就是把权力集中,这文武百官几百号人都能参与进国家大事之中来,这还叫权力集中吗?那是西方式的议会。

从汉唐开始直到清朝灭亡,皇帝和少数核心重臣的廷议(有些朝代叫法不同)都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唯一方式。

朱慈烺作为太子,原本是没有资格参与到廷议之中的,即便是有时候崇祯特地让朱慈烺参加,他也只有旁听的权力,没有开口商议的权力。

但现在不一样了,朱慈烺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到廷议之中,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

换句话说,朱慈烺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能够决定大明帝国命运的那十几个人中的一个,他的地位如今就相当于是一名内阁大学士,是不折不扣的大明重臣。

历数古往今来,朱慈烺的现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位皇帝没有登基之前的样子,那个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但朱慈烺更比李世民有优势,因为李世民不是太子,但朱慈烺是!

所有人目光都注视着朱慈烺,心中满满的都是羡慕。

这般手握实权的太子,简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几个啊。

要知道,他才仅仅十五岁。

或许,这就是天才吧。

羡慕归羡慕,但在场没有任何人站出来表达反对。

因为他们心中都清楚,这一次的封赏,朱慈烺实至名归!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