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十三章 濡须难克,魏武踌躇犯难!(1 / 3)

调侃归调侃!

然。

面对濡须口这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

即使是曹据,也不得不承认……

其真就突出一个字:易守难攻。

别说换做曹洪来。

就是换做后来威震华夏的关羽来了,估计都得同江东军老老实实的进行对峙。

至于说什么在曹军同时进击濡须水,攻击濡须水两侧的含山,寇山的进军方案……

更是不太现实。

先不提曹军只有二十万大军,孙权更拥兵十万之众。

单是进攻两翼含山,寇山的难度,就超乎常人的想象。

江东军居于高处迎战仰头进攻的曹军……

试问。

这种情况下,曹军得用多少人命去填。

再者说了。

含山,寇山又不像马谡被斩前所守的那座孤山一般,水源可以被张郃派人切断。

曹军就是想断他们的水源,也做不到。

恰恰相反。

濒临濡须水,背靠濡须坞的两山驻军,不但水源不竭,还能得到后续源源不断的江东军兵力支援。

再退一步说。

纵然曹操不怕伤亡,曹军将士不畏死战……

死战之下,终于强行夺取了作为门户的两山。

可到了那时。

曹操手里还能有多少军队可用?

军队死伤惨重之下。

势必又会回到原点,同损失较小的江东军形成一种无形的微妙平衡。

后续进击。

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想到这。

曹据忽然明白了因何历史上曹操主导的第二次越过巢湖,征伐江东之战会虎头蛇尾而结束。

为什么曹,孙两军在僵持到明年春日水涨的时候,曹操会被孙权一纸信书说的退军归去。

唔。

曹据自认没记错的话。

那封信好像是这样写的:

“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是仁人所为哉?”

“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

“待到水涨,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

“公宜自思焉!”

信纸的好像还写了一句……公若不死,孤不得安。

在孙权的“好心提醒”和“如临大敌似的称赞”中,他的这位便宜老子顺着孙权递来的台阶,选择了北返。

……

思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