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二章:泉州海外无倭寇!(1 / 2)

“你既然知道为何海禁,也知道如果不海禁会有怎样的威胁,那你又为何要悖逆圣命,而强行放开海禁呢?”

朱元璋询问萧枳。

“闭关锁国永远都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法,你不了解外面的发展,不知道他国有多强,不取长补短,师夷长技,那只会让大明变得落后。

而落后,就要挨打。”

萧枳并不只是单单指朱元璋海禁的威胁。

事实上,大明后期也逐渐放开海禁了,而且洪武时期的海禁,对于稳固统治来说,确实是最好的方式了。

但萧枳想训斥的是这种遇到危险便将头埋在沙子里的方式。

“他国其实也并不和平,他们哪怕是对大明造反威胁,但贸易往来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威胁。”

萧枳知道,倭寇横行大概是在嘉靖时期最猖狂,而现在倭寇其实并不多,反而是张士诚他们那些旧部才是威胁。

总的来说,放开海禁还是利大于弊的。

朱元璋并不赞同萧枳的说法,“首先,即是放开海禁利大于弊,你这样做依然是悖逆朝廷,公然抗命。

再说了,放开海禁怎么可能是利大于弊呢?

大明虽然已经一统,但张士诚的旧部,还是有一部分漂洋在海外的,如果他们得势归来?又当如之奈何?”

萧枳笑了笑,解释道,“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陛下实施海禁是出于大局考虑,我开放海禁也是为泉州发展考虑。

不会变通的是石头,人都是会思考的。”

“再说了,大明现在已经建立王朝十二载了,就算张士诚的那些旧部还在,你觉得他们还有号召力么?

他们就算回来大明后,还有谁会傻得跟着他们造反?

另外,十载未曾归乡,你觉得有多少人还忠诚于张士诚,还会意谋造反?只要陛下一封赦免令,有几人不会缴械归来?”

“而一昧地将他们剿杀殆尽,只会让他们更加敌视大明,从而成为海盗,再也无法放弃这个身份。”

萧枳理解朱元璋赶尽杀绝以绝后患的做法,但这个激进的做法,远没有怀柔更好。

直到现在,方国珍和张士诚依有旧部流亡海外,营盗为生。

而朱元璋若是大发慈悲,允许他们回乡,有几个人还会愿意在外营盗?

只是朱元璋的性格,使得他不肯这样做罢了。

当然,外盗只是次要的做法。

朱元璋真正的目的,是萧枳所言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将百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