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一章:军死补兄,兄死补父,这是体恤百姓的皇帝?(1 / 2)

萧枳的话完全诛心之言,如果放在朝堂之上,有大臣敢如此说朱元璋,那他才不会听大臣说完一家之言,便会直接将他下狱,或者处斩的。

但朱元璋瞪着萧枳,却紧咬着牙,不发一言。

久久,情绪才恢复平静,几乎是从齿间挤出话语来,“萧枳兄弟,不知你有何高见?

朝堂之上百官都没有对此策提出异议,而你却敢说这户籍制度有缺点,但你现在也只说了户籍制度的优点,也没有提缺点是什么呢。”

“只一个,便够了。那便是经济!”

“维护户籍制度,是为了把人民紧紧控制在国家手里,防止人户流徙,动摇赋税根基,以保证‘皇统万事不移’。

但残酷的政治经济压迫,却不断制造出一批又一批逃户和流民,逃户与流民多了,叛乱也就多了,国家自然便不安稳了,这又其实利民之策?

逼得百姓造反,这又岂能说明当年陛下爱惜平民百姓?”

“你!你!你!你胆敢胡言,户籍制度又凭何说逼得民反?你又怎么敢说陛下对百姓不好?”

萧枳平静说道,“黄老哥,你可知道开中法?”

“知道,是朝廷实行的以盐、茶为中介,召募商人输纳军粮、马匹等物资的方法。

洪武三年时,因山西等边地急需军粮,政府募商人输粮换取盐引,凭引领盐运销于指定地区,这也是开中法的实施。”

萧枳点了点头,“是的,给朝廷干活,然后并不是换取利益,而是换取了赚钱的资格。”

“但你可知,哪怕有大量商人参与开中法,盐的生产依然无法满足需求。

并且朝廷为增加盐产量加大了灶户的负担,不堪重负的灶户开始逃跑。

但是,尽管干活儿的人变少了,但生产定额却丝毫未少,重新被分配到剩下的灶户身上,从而加速了灶户的贫困,造成在户制中所滋生的矛盾进一步扩大。”

“一个区域的灶户越少,那这些灶户的工作量便会越大,,工作量越大,那逃走的灶户便会越多,这个区域剩余的灶户又会越少。

此去循环,直至无解。”

“另外,盐质的好坏使得有些产区贸易量很大,而有些产区却几乎无人问津。

因产盐地与贩卖区是捆绑在一起的,结果,造成有的地区无盐供应,人民苦于无盐食用。

这又必然会造成私盐行为的横行。

在产盐地的灶户中,也出现了不缴纳给政府而卖给私盐贩子谋取利益的人。这种情况动又会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