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三章.李善长,还是聪明的(2 / 3)

老朱随意说了一句,便在中堂坐下。

“善长,此战北元,辎重粮饷可能保证?”

“陛下放心,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粮仓均足够支应大军粮饷。”

“此战乃是咱家标儿第一次御驾亲征,后勤之事自然不能出半点纰漏。”

老朱说完,李善长看了一眼旁边的朱标。

故作犹豫后,重新看向老朱说道:

“陛下,老臣以为太子出征似有不妥啊。”

“太子乃我大明储君,身系社稷,关乎我大明国祚。”

“北伐一路不仅路途艰辛,战场之上又是凶险无比。”

“老臣跪求陛下收回成命,跪求太子改变心意。”

李善长说到最后,直接跪在老朱跟前。

言辞恳切的样子,就跟不忍自己后辈身处险地一般。

见他如此,饶是朱标也不得不感叹李善长审时度势的本领。

倒不是朱标对李善长有何偏见。

只是这李善长的确聪明,深知进退。

朱标身为太子,自然关乎大明社稷。

此时突然说要御驾亲征。

哪怕是做出些样子,朝廷上下也该有人出来劝阻。

可真要说起来,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李善长一人可以出言劝阻。

要知道。

对于武将来说,他们自然巴不得能同太子一起出征。

一来太子出征,粮饷、辎重定然是最好的,打起仗来便后顾之忧。

二来便是他们能有机会同朱标这个太子多加亲近。

试想一下,若谁能在战场上救朱标一命。

加官进爵、荣华富贵自然不用多说。

甚至凭朱元璋对朱标的器重疼爱,破格提拔为国公也说不定。

所以武将之中但凡有人劝阻,势必会被人看做别有用心。

反观那些文官。

其一是因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不够格,尚且没有资格开口劝阻。

其二,便是摄于朱元璋和朱标的威严。

毕竟朱标刚离开黄金楼,入朝执政。

征讨北元,御驾亲征也算是朱标重新执政的第一道命令。

任谁也是不敢开口劝阻。

如此说来,这份忠君体国的场面活,自然要落到李善长这位文官之首头上。

只不过看此时李善长的样子,倒不像只是做做样子。

“相国大人请起,本宫御驾亲征也是扬我大明国威。”

“太子,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