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十六章 牵线搭桥多赠与(第三更)(2 / 3)

大明守村人 农家一锅出 2679 字 12个月前

肠,吃进嘴,猛点头:“好吃好吃,跟咱们做的香肠不一样。”

“诸位回去时带上一些。”里长舍得给,村子里不缺肉。

香皂可以随便卖了,再买猪,人家帮忙让村子与宫中联系上。

将来有什么好东西,先给宫里送,看谁敢给村子使坏?

“这个是什么?”县丞夹片闷子,吃了不知道怎么形容。

看着像猪肉或者煮鱼后凉了的冻儿,却又不同。

乳白色的,里面有红色的斑点。

“闷子,里面红色的碎的东西是做香肠的下脚料,看,跟香肠一个颜色。”

里长夹闷子后蘸蒜酱,就是大蒜沫放酱油里。

闷子制作过程用的盐少,不蘸酱油也能吃,就是没那么咸。

这种是东北闷子,但不是大连的那种黑色的用来炒的闷子。

香肠是红肠,苏联传到朱闻天那时的,边角料就拿来做闷子,东北三省都有。

红肠煮的时候需要用针扎,放气,跟煮血肠一样的道理。

一扎,里面有的就顺着针孔跑出来,在水里。

闷子直接用这个水加淀粉来做,丝毫不浪费。

朱闻天努力地把全国各地的小吃教给村子里,选择多,吃起来才舒心。

总吃一样的东西,除非是主食,否则会吃腻、吃伤。

以前村子穷,能吃饱都算好的,凭什么挑剔?没资格。

现在村子有钱,换着花样吃,村民甚至可以提要求。

“好吃好吃,我也蘸一下。”李知县跟着学。

“回去的时候带上。”里长继续给,闷子不值钱。

村子里一般小宝宝爱吃闷子,比如朱成家的句句,断奶了,小手攥住往嘴里塞,闷子都抓碎了。

县丞吃两片发愁:“县里等百姓过上好日子,我等升官,到了别处,上哪吃饭去?”

他这一说,其他三个人突然就难过了。

有一个下丘村在,从下丘村拿的东西,已经超过俸禄了。

换个地方没有下丘村,敢去别的村子吃?

里长内心同样不希望官员调走,现在相处得好,他叹口气:“唉!真高升,不管到哪,写信过来,村子做些能保存久的东西送去。”

“送,送!嘿嘿嘿嘿!”朱闻天找机会插话。

“宜长,我等先行谢过。”李知县眼圈红了。

午后,官员队伍得回去,汇报完等三天再来,调船。

村子里给香肠和闷子,放在竹篮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