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425 一专多能(1 / 3)

白垩纪禁区 金属裂纹 2139 字 2021-06-14

找到了飞翼的弱点,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航程一帆风顺。

这玩意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机群飞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火箭式飞行的大鸟,机群不得不在纷飞的飞翼的反复拦截中曲折前行,前进速度大受影响。

同一时间,零号基地却是另外一种情况。

安仁善耐心地等飞翼靠近,等敌军进入防空武器的射程,突然下令开火。

一轮防空导弹飞上天空,在密集的飞翼群中爆炸,顿时击落目标数十。

但更多飞翼补充上来,防空导弹的击落速度,居然远远比不上敌军的补充速度,以至于飞翼群步步紧逼,转眼就飞到近前。

关键时刻,安置在天台上的四门激光近防炮及时开火,一道明亮的光束喷出炮口,犹如一把巨剑撕裂天空,在飞翼群中反复切割,光束指向哪里,哪里的飞翼就会失控坠地。

近防炮看似一道光束,实际上,并不是一道连续的光束,而是由高频率发射的千百道激光组合而成,在超高速摄像机的镜头之下,才能看到光束的间断。

为了解决激发腔的过热问题,这玩意参考了加特林的结构,六个激发腔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多腔发射结构。

但这东西的更换速度比加特林慢多了,首个激发腔工作八秒才被替换下来。

这玩意原本是打算运到月球,加强特遣三队的火力,但六次畸变来得突然,安仁善一个电话打到指挥中心,立马将四门炮截留。

敌人大军压境,可不是客气的时候。

果然,这几门炮为基地赢了一个开门红!

已经返回地球,但一直留在大气层外的鲲鹏号,也在这个时候向地面开火。

不是不想进入大气层,而是鲲鹏号体积庞大自重又高,进入大气层后,减速是个大问题。

气囊?

别闹,那玩意起飞的时候是助力,若是降落的时候,背着充满的气囊,以每秒超过七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呵呵,那么大的体积,那么大的截面,以为大气阻力是闹着玩的吗?

鲲鹏号安全降落的标准程序,是以适当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在降落的每一个阶段,分别打开不同面积的减速伞,而气囊,将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张减速伞,决定着战舰能否安全落地!

就算鲲鹏号安全返回,气囊也会因为降落中的撕扯而彻底完蛋,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充足的营养强力支持,才能慢慢长回来。

什么时候长好,什么时候才能再次飞上天空。

也就是说,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